-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胫骨骨折配合中药疗效研究(附100例报告)
胫骨骨折配合中药疗效研究(附100例报告)【摘要】目的 观察骨外固定器治疗严重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胫骨骨折患者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结果患者随访证实均取得良好愈合。结论 骨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此方法在创面处理的同时,一期完成了骨折的治疗和骨缺损的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患肢功能。
【关键词】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067-02
由于胫骨中下段血供的特殊性,胫前软组织薄弱,治疗困难,常引起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或骨髓炎。特别是严重开放性伴骨缺损胫骨骨折[1]。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骨外固定器加中药治疗严重胫骨骨折100例,获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0,其中男80,女20;年龄22~60岁,平均42.0岁。胫骨上段骨折64例(其中2例为近骺端骨折),中段骨折26例,下段骨折10例(其中1例为近骺端骨折)。
1.2 治疗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麻。开放骨折予彻底清创,皮肤缺损者采用局部皮瓣转移。将粉碎的骨片尽量复位。手法或器械整复,透视下复位满意后旋紧固定器各关节使骨折固定,外固定器应距皮肤2 cm左右为宜,针入口处加中药(由人参、螃蟹、白及、山甲、补骨脂、文三七、乌鸡腿、马钱子、重楼、杨树根脂、桑树根脂等)包扎。
2 结果
本组均达到临床愈合。23例针道出现少量分泌物,但无明显感染征。65例伤口Ⅰ期愈合。5例创面行局部皮瓣转移,其中8例发生创面感染,经大剂量抗生素静滴,局部再次清创、游离植皮,创面愈合。术后摄X线片复查,骨折处显示骨痂形成最短时间2个月,最长3个月。解剖复位86例,功能复位15例,不良复位2例,此2例后经小切口探查,清除骨断端嵌插组织,满意复位后仍以外固定器固定。患者卧床时间为4~10 d,平均6 d。外固定器拆除时间:70~127 d,平均93.5 d。术后3 d可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7 d后可扶拐下床行走,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1个月后,功能基本正常。
3 讨论
骨外固定器治疗骨折符合外固定的原则:①外固定器由4枚螺钉固定骨干,可选择安全通路贯穿骨干一侧软组织,胫骨骨性标志清晰,在该骨上定位、钻孔等操作安全简单,不易损伤血管、神经等,适合肢体解剖形态。②由于具有可伸缩的固定杆,加上灵活的万向调节轴,外固定器可完全避开创面,利于同期扩创、护理或二次手术的切口入路,给临床治疗带来方便。③外固定器机械力学性能稳定、可靠,其轴向强度平均达原骨强度的87.7%,弯曲和扭转强度分别为64%及78%。④外固定器体积小、重量轻(2 kg左右),且为单侧固定,又不需固定膝踝关节不妨碍肢体活动,患者可早期负重锻炼,加快患肢功能恢复,减少骨折的并发症,减少了护理量,而且无明显不适感[2]。由人参、螃蟹、白及、山甲、补骨脂、文三七、乌鸡腿、马钱子、重楼、杨树根脂、桑树根脂等具有促使血液循环和激发骨细胞快速生长的功能。它是取速活性植物体,用人为造成的瘢痕所形成的含有增生组织的复活因子与名贵动物鳞甲、骨骼组合,用以促进肌体内氧化和还原作用, 增强肌体纤维连接,从而快速打通骨髓孔,使骨与骨细胞快速连接到一起,并能快速吸收骨折间隙内淤血积液,继而把钙化的纤维软骨就会转化为正常的骨质,从骨内向外连接固定,加快骨痂快速形成,使骨折处的骨痂坚硬牢固,并能维持结缔组织正常功能,在最短的时间修复破坏的组织,以最快速度形成骨痂。因此,在初期骨痂形成后(伤后8~10周),可调整固定杆的位置和松紧,去除外固定器的加压杆转为弹性固定,以便产生纵轴方向的压力,减少遮挡效应,促进骨折愈合。患者可早期负重锻炼,通过加压装置可使骨折断端紧密接触、提高固定强度,同时,由于其连杆结构可调节的特点,避免了内固定造成的偏心受力和应力遮挡效应,使骨折断端能获得静止的坚强固定及动态外固定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参考文献
[1]胥少汀.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37.
[2]欧元生,李怀先,赵坟峰.胫骨实用解剖与胫骨型髓内分叉钉设计.实用骨科杂志,2001,4,101-104.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