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doc

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摘要】目的:分析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9月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58眼,根据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眼。分别采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以及单纯西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于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检查方法眼压测定正常或偏低、眼底检查周边部可见球形隆起、眼B超检查显示为脉络膜浆液性脱离。 1.2.2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阿托品、糖皮质激素的眼药水滴眼联合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方剂组成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对照组采用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阿托品、糖皮质激素的眼药水滴眼。 1.3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的χ2检验和独立样本率的χ2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效27眼,无效2眼,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中,有效22眼,无效7眼,总有效率为7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正常情况下,除视盘周围、巩膜突、涡状静脉和睫状神经在赤道区穿过巩膜处脉络膜与巩膜有紧密连接外,其他大部分区域的脉络膜与巩膜间仅由少量纤维结缔组织疏松相连,二者间存在一潜在的空隙,此即脉络膜上腔。该腔隙的压力等于或略小于眼压。如果这种压力关系遭到破坏,液体会积聚于脉络膜上腔称之为脉络膜脱离。手术后脉络膜脱离多发生于术后当时或术后1-4天,这与术中眼压的明显变化及术后眼内的炎症反应有着很大关系。脱离的原因多由于眼球切开后,眼压下降,血管扩张,液体漏出到脉络膜睫状体上腔,或因手术时前房角受损,使房水进入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青光眼滤过术后尤易发生,这是由于术后滤过太强,长期低眼压所致,临床表现为术后前房变浅或消失、低眼压以及脉络膜脱离。中医理论认为脉络膜脱离的机制属于肾失气化,脾失健运,导致水湿内聚而使脉络膜脱离。临床上共分为三型,分别为湿热困脾、脾虚湿困和脾虚气虚。一般发病早期多为湿热,而久病不愈。视网膜下积液仍未吸收者,多为阳虚。经过辨证论治,确立扶正为治病之本,辅以化湿的治疗法则。补中益气汤具有健脾与补肾扶正治本的功效,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固表升阳;人参、炙甘草和白术益气健脾;当归补血合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举陷。有动物实验表明对长期灌服大黄引起大鼠实验性脾虚证时,服用补中益气汤能改善大鼠实验性脾虚证的电解质紊乱,并对于胸腺、脾脏及淋巴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肝细胞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同时促进糖代谢,调整DNA、RNA及蛋白质台成,使线粒体恢复、再生,促进机体代谢和解毒,以及保护免疫功能等效果。五苓散是利水化湿的代表方,是中医重要的祛湿方剂。五苓散以茯苓、猪苓甘淡渗湿,泽泻利水泻热,白术健脾渗湿,用于治疗水湿上泛,侵人眼目,致使脉络膜脱离,视力下降等。临床所见脉络膜脱离多于术后2-3d发生,最迟可达5天或以上发生。29眼脉络膜脱离经西药联合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疗效远远优于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因此,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用于治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是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少章,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8):733-735. [2]黄叔仁,张晓峰主编.眼底病诊断与治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1-127. [3]陈祖基.眼科临床药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97.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