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词学常识1
第一讲 词学常识 用于换头处的,如“江国,正寂寂”(姜夔《暗香》),“芳径,芹泥雨润”(史达祖《双双燕》)。 用于协句中韵的,如“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帱出郊垌”,“盈盈,斗草踏青”、“欢情,对佳丽地,任金辱罄竭,玉山倾”(柳永《木兰花慢》)。 二字句还有用作叠句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叠句如协韵的,必然是叠韵。 二字句大都也被用作领字。《词源》举出二字作领字的有莫是、还又、那堪之类。 二字作领字的方式,有领单句的,如“休说鲈鱼堪脍”(辛弃疾《水龙吟》),“何况旧欢新宠阻心期”(柳永《凤衔杯》)。 也有领偶句的,如“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秦观《八六子》)。 3.三字句 除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等常见句式外,还有用仄仄仄的,如“共粉泪,两簌簌”(苏轼《贺新郎》);有用平平平的,如“今无裳”(史达祖《寿楼春》)。 三字句通常用在词的首句或换头处。 用于首句的,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宝钗分,桃叶渡”(辛弃疾《祝英台近》)。 用于换头的,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 * 第一章 词的起源与特点 一、词的起源 关于词的起源的几种说法: 1.自有诗就存在长短句形式,因此,有诗的长短句形式,就是长短句形式的词的开端 2.词起源于《诗经》 3.词起源于乐府 4.词导源于梁武帝萧衍 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曜彩垂轻阴,连手躞蹀舞春心。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独踟蹰。 美人绵眇在云堂,雕金镂竹眠玉床,婉爱寥亮绕红梁。绕红梁,流月台,驻狂风,郁徘徊。 5.词出于唐代的近体诗,经过增加散声、泛声与和声而形成。 唐人乐府原用律绝等诗杂和声歌之。其并和声作实字,长短其句以就曲拍者为填词。(《全唐诗》词部注) 唐人所歌,多五七言绝句,必杂以散声,然后可被之管弦。如《阳关》诗必至三叠而后成音,此自然之理。后来遂谱其散声,以字句实之,而长短句兴焉。故词者,所以济近体之穷,而上承乐府之变也。(方成培《香研居词麈》) 古乐府只是诗中间添却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朱熹在《朱子语类》) 宝髻宜宫样,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好时光》原诗)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经增散声后的长短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翠色,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进一杯酒,人生会少,富贵功名有定份。休烦恼!劝君更进一杯酒,旧游如梦,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休烦恼!劝君更进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阳关三叠》) 自唐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沈括《梦溪笔谈》) 词的产生和创作,就是为了配合流行的燕乐的曲调。 词的产生最早是起于隋代 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王灼《碧鸡漫志》) 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张炎《词源》) 词的产生最早还起于民间 二、词的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它们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每片作一段,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尽相同,每个词调有它一定的格式。 (4)长短句的句式。作词大量地使用长短句,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因为它是乐句。 (5)字声配合更严密。 第二章 词的名称和有关词的专用语 一、词的名称 曲子词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就是歌词的意思(宋人也称词为歌词,如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李清照论词“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 在唐五代及宋初,还很少把词体单称为词,一般都根据它的歌词性质称之为曲、曲子、曲词或曲子词。例如: 宋张舜民《画墁录》:“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殊)日:‘贤俊作曲子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