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艺术专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艺术专题

诗歌艺术专题 第一节: 诗歌鉴赏方法论 第二节: 诗歌名作鉴析 小 结 思考题 :诗歌鉴赏方法论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如果追溯到《诗经》,中国的诗歌艺术经历了从《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有两年多年历史。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都可以称为“一代之文学”,它们既是文化瑰宝,也是鉴赏的资源。 一、诗歌鉴赏方法概说 在周啸天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一书中,他将诗词鉴赏的方法归纳为七个方面: 一、识字——诗词语汇的知识 二、知人——对于作家的了解 三、论世——必要的历史知识 四、诗法——基本的诗学常识 五、会意——相应的生活体验 六、吟咏——因声求气的咏味 七、比较——大量的赏析实践 这七个层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诗法、吟咏——文字声音表象层 知人、论世——历史内容层 会意——象征意蕴层 比较——作品整体与环境的关系。 就读者的审美心理要素而言,这“七法”又可以分为两大类:识字、知人、论世、诗法、比较与吟咏、会意。 二、诗歌鉴赏方法分论 其一:识字 (一)无一字无来处 “识字”是诗歌鉴赏的基本要求和第一个环节,这里的“识字”,不仅是了解文字的字面意思,更要了解文字背后的特定含义,如下所示: “刘郎”和“红雨”指什么? “章台”和“灞桥”指什么? “玉箸双垂”指什么? “绿云缭绕”指什么? “千门万户”指什么? “朝朝暮暮”指什么? “浮云”指什么? “春(芳草)草”指什么? “秋风”指什么? “归雁”指什么? 可见,诗歌中“无一字无来处”,这种“妆点字面”作为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是普遍存在的。 我们可以把诗歌用典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语典,即就语言形式而言,是前人运用过的;另一种是事典,即出处与某一故事有关。 用典可以引发定向联想,丰富诗意感受,如: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 张旭 《山中留客》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唐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二)古今言殊 诗歌的词汇经过漫长发展,出现了“古今言殊,四方谈异”的现象,望文生义会导致隔膜和误解产生,如下: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李商隐《重有感》 其二:知人 识字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偏向于形式的把握和形象的感受。接着,就是内容的理解和意蕴的探求。要进一步理解内容,知人论世的不可或缺的。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就中国文论而言,孟子最早提出了“知人论世”说,在此,我们将其析为二事来讲。 所谓“知人”,要对艺术家生平、作品及影响有个全面的了解掌握。 不知其人,会对诗歌鉴赏产生什么影响?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 《赠李白》 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评价道: 眠何必共被?行何必携手?此殆言己(杜甫)无日无夜不教侯(李白)作诗。读他日“重与细论”之句,盖先生之教之,不信然哉! 读“飞扬跋扈”之句,辜负“入门高兴”、“侍立小童”二语不少。先生不惜苦口,再三教戒,见前辈交道如此之厚也。 可见,不知人是难以很好鉴赏的。 要知人,就要对哪些方面有有所了解呢? 简单说包括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