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过年习俗作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宜兴过年习俗作文

宜兴过年习俗作文 岁时习俗 一、过年(春节)农历(下同)正月初一是宜兴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人衣着全新,相互见面说吉利话,不准说脏话。清晨,由男主人第一个开门,放炮仗,然后烧团子、赤豆粥,端给女人吃,表示对妇女一年四季操劳的答谢。年初一,首先向祖宗神位拜年,然后向自家长辈拜年,一般不出门。初二,出门走亲访友,但必须先拜舅父的年。初三至初五,新嫁娘夫妇由妻兄弟领回拜娘家年,长辈家分别轮流请客,称“待新官人”,“请新娘子”,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拜年客上门,一般都留吃新年饭,约至正月半结束拜年。拜年时,见面互道“恭喜发财”、“见面发财”,小辈称长辈“身体健康,像老寿星一样”,长辈答“读书聪明,像老虎一样”。 二、正月十五宜兴称“过正月半”(元霄节),各地出灯,故又称“灯节”,并有灯谜、高跷、龙灯、马灯、狮舞等民间游艺,著名的宜兴“十番锣鼓”响彻云霄。灯会最盛莫过于徐舍美樨村。宜兴城在城隍庙演元宵戏,民间彻夜尽欢,称为“闹元宵”。妇女可以结伴赏灯,以三更为度。宜城镇于1982、1983年组织了大规模的提灯会。 三、二月初二为“土地菩萨”生日,家家有荠菜馅团子接“灶君”。城乡竞为“土地会”,多演“人丁戏”,祈求人口太平。解放后已停止。 四、二月初八“祠山菩萨”生日。张渚有祠山殿,祀汉张渤治水有功。俗传祠山有风山、雨山、雪山三个女儿迎送宾客,请客风、送客雨。张渚、鼎山有庙会,演双人假面古典舞蹈“男欢女喜”。解放后已停止。 五、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又称“花朝”凡种花、果树者,都给树枝扎红绸条或红纸小旗,名为“赏红”,现已为植树节取代。 六、清明家家门上插柳条,青少年放纸鹞。清明前上坟扫墓,飘纸钱,家家做“羹饭”祭祖。解放后改祭扫烈士墓,宜城镇每年组织各界去太隔烈士扫墓。近年来,以飘纸钱祭祖的形式又渐恢复,农村有些地方还折纸烧锭。 七、四月初八吃乌饭,此日演戏称“乌饭献”。又俗传佛祖释迦牟尼生日,各寺院以香汤浴佛,称“浴佛节”。又传,目莲以青精树(一名南天烛)叶浸糯米煮成“乌饭”,瞒过鬼卒救出其母,此俗传至今。 八、夏至吃馄饨,吃罢称体重,今后者已废。 九、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门前插苍蒲、艾叶,堂中挂钟馗像,以镇妖除害。小孩以五彩线编花网袋挂颈项,内装煮熟的鸡、鸭蛋,眉心画王字,胸挂老虎头、鸡心,着虎头鞋, 以驱妖避邪。早上吃粽子,房间里喷雄黄酒,用艾叶熏壁角,祭神,演《白蛇传》,赛龙舟。农村“斋牛栏”“供圈头”,求六畜兴旺。宜兴又传周处斩蛟,其母包粽子给他做干粮,吃粽子一直传至今。 十、六月十九宜兴俗传为观音菩萨成道日,民间蒸馒头互赠,以纪念明末兵备道张一清屯兵法藏寺,为免宜兴屠城,暗透消息,使全城免遭杀戮而自己身亡,其行辕后改为“张公庙”。吃馒头之俗传至今。 十一、七月半宜兴称“中月节”,相传为鬼节。这天家家做羹饭祭祖,焚烧纸钱济孤魂苦鬼。寺庙做忏事,扎彩船,唱戏,奏鼓乐,晚上放河灯,超度溺死小鬼,祈求太平。解放后已停止。 十二、七月三十为地藏王菩萨的生日,相传将放出的小鬼收回地狱。佛寺举行仪式斋僧施食,民间在空地或院内砖隙插地香,纪念地藏王诞辰,祈求死后早日超生。解放后已停止。 十三、八月半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家人与至友亲朋团圆的节日,亲友备礼品贻赠。宜兴有吃糖芋头、糖藕的习俗,中午请女婿、寄儿女吃团圆饭,晚上以月饼、红菱、石榴、柿子、芋艿置场头小桌赏月,沿袭至今。 十四、九月初九重阳节是劳动人民喜庆当年丰收和预祝来年丰收的节日。宜兴有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的习惯,俗传登高避灾,以至开展一些体育运动,沿袭至今。 十五、十月朝(初一)旧有祭祖、上坟的习俗,上坟时备纸衣、扎纸屋,在墓旁烧化,供以糯米敷芝麻的“糍团”为祭品。此俗农村较盛,现除吃“糍团”外,其余活动基本停止。 十六、冬至是做“羹饭”祭祖、敬神的大节。宗祠祭祖后吃“祠堂酒”。解放后一般只吃冬至酒,以庆丰收。 十七、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相传为释迦牟尼成道之日,是佛家最隆重的节日。民间取香谷、芋艿、花生米、豆类、干果、蔬菜等煮粥吃,沿袭至今。 十八、大年夜十二月三十(小月为二十九),俗称“大年夜”,中午吃馄饨,做“年夜羹饭”祭祖,晚饭前贴春联、门神、年画,“供天地”、“请蛮家”,焚化锡箔纸钱后吃“年夜饭”,用石灰在门前画弓箭驱鬼神,谓“平升三戟(级)”,再用石灰水在场头上写“恭喜发财”、“黄金万两”,以利初一开门大吉,然后关门请“利市”,放爆竹谓“封门”,忌再开,特别忌女人叫门。炒花生、瓜子等谓“炒干果”,长辈付家人压岁钱,子夜吃“守岁酒”,用各种形式欢娱,甚者通宵达旦。解放后,除贴春联,吃守岁酒等外,其余迷信习俗大多停止。进入8 0年代以来,电视逐渐普及城乡,一般都是边吃守岁酒,边看电视节目。至新年钟声敲响时,爆竹、焰火齐放,

文档评论(0)

347991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