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与旧话题作文
新与旧话题作文
新与旧
王宽13.7
敲响那一排古老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而近,穿越五千年的悠悠岁月,回荡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凝结成——中国魂
——题记
回溯百年岁月,外国侵略者的大炮轰开了中国陈旧的国门,也轰碎我们这个大帝国的横秋老气。大量的新文化也随之“侵略”进中国。
乱世出英雄,大量的仁人志士涌现出来,这新思想也成为他们眼中拯救中国唯一之路。他们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那是,这“新”是武器,紧握于我们手中改造了旧世界。
现在,这“新”也是武器,却悬于我们头上。
放眼校园,三五成群簇拥着的一群群女生,目光的焦点可能会聚在一本本日本漫画书上;嘴中哼着英文歌;东瀛影星与欧美天王的追逐者也绝不少于周杰伦,谢霆锋的拥护者。
看着如今这些“侵略者”对于中国市场巨大的冲击,以及其在中国青年思想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位置,不禁让人心颤。
最让人吃惊的是摩登女郎们黑色的嘴唇和指甲,仿佛从中世纪城堡中走出的女巫,朋友却说,这是时尚,这叫“Cool”!
我不理解,我不知道,现在她们看着时尚,听着时尚,想着时尚,今后去向何方?
在这冷落“元旦”,追捧“圣诞”的年代,卖菜的大妈也会放假去度圣诞。可是牛郎织女的七夕桥,重阳节的茱萸地,春节的爆竹声,清明的泪雨??这些“旧”呵!懂得欣赏的人却越来越少,这些中国节日的辉煌与神圣啊!却被人嫌弃。
如果说,50年前,西洋狗、东瀛狼夹着尾巴逃走了。那么现在,他们又回来了,只不过手中的武器都被套上了“时尚”的外衣。现在看来,这场战役他们已取得了初步胜利。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与之同样悠久的三大文明,在种种原因下成为了千古绝唱。支持中华文明顽强地走到今天的是什么力量?是炎黄子孙强烈的自豪感、历史感、责任感,是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前赴后继凝聚一身的中国魂!这些“旧”吾等需挽救,切不可愧疚。
那些“新”需承载于我心,却须掌控于我手。
岁月的长河依旧磅礴,历史的寒风在耳边猎猎作响,他所带来的谆谆告诫,是否在我们耳边停驻。
篇二:2016丰台区高三一模作文标杆文
2016丰台区一模作文标杆文
感谢丰台二中于秀芳老师提供资料,来源于“北京一线教师联盟”QQ群,群号: 238729097。
【原题回复】: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东直门,挂着匾,隔壁儿就是俄罗斯馆。俄罗斯馆,照电影,隔壁儿就是四眼井。四眼井,不打钟,隔壁儿就是雍和宫。雍和宫,有大殿,隔壁儿就是国子监……”,这首老北京歌谣每句唱一个地名,串起的不仅是生活的记忆,还有城市的历史。有学者曾将地名比作人类历史的活化石。不过,近30年来,生活不断地发展变化,一批批老地名逐渐消失,一个个新地名随之产生……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联想或思考?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老地方的消逝 48分
“东直门,挂着匾,隔壁儿就是俄罗斯馆。俄罗斯馆,照电影,隔壁儿就是四眼井。四眼井,不打钟,……”一首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一个个老地名,是一个个老故事,是一位位老北京人的共同回忆。如今偶然还能看到一位年近古稀的白发老人,跷着腿,坐在胡同口,手里拎着一只小巧精致的鸟笼,眯着眼儿,逗着鸟儿,路旁经过的行人总要和他亲切地打声招呼,或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上几句。老人的身后,青砖白瓦,只有门前贴着的鲜红色的对联儿告诉人们这还不是一件儿老古董。
但是,如今这样的情形已越来越少见了。老房屋,老地名逐渐被高楼大厦,新建街到所覆盖。新立起的白字蓝底的街道牌子处处可寻,但那些早已锈迹斑斑,满是青苔的印着老地名的牌子却想寻也寻不到了。也许我们丢失的不只是老地名老牌匾更是一种历史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还记得建国初时,梁思诚不惜拖着他病重的身体与早已疲惫的灵魂奔走于北京的大街小巷,与人据理力争,不知受到多少拒绝,白眼,冷漠,只为保住北京的老建筑,老地名。这是因为他知道老建筑不只是亭台楼阁,老地名更不只是几个随口而出的词语,是一种文化,拨开层层历史烟云,经过多少人间洗礼的历史的文化。
失去老地名,丢掉老胡同让我们失去的更是一种情怀。今年年初一部电影红遍了大江南北。它便是彰显老北京风土人情的作品《老炮儿》。《老炮儿》中没有炫丽华美的特效,没有生离死别的情感宣泄,却凭借其独特的韵味抓住了全国观众的心。我认为那种韵味便是北京情怀。电影中北海,胡同儿一个个熟悉的地方牵动着北京观众的心,其中体现的也正是北京这座城市包容并蓄的精神,忠义勇敢的情怀。老地名的小消逝带走了人们心中最真挚最淳朴的情怀。
一座座高楼耸起,人们困与其间变越来越像笼中之鸟。对于北京这座古都尤然。老地名的消逝带走了这座城市历史的厚重之感,更拉远了这座城市人与人,心与心的距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时代的发展本无错但保有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