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嵬(李商隐)
马嵬之变 “马嵬”在今陕西兴平西。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思考2.写作特点 一、倒叙手法 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五、六两句也用倒叙:“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说。 二、对偶句式 中间两联,仅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运用了借对。 所谓借对,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如“驻马”是指军队停留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叙事、表现手法。 2.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风格。 教学重难点: 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反衬的表现手法。 2.诗歌蕴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马嵬(其二) 李商隐 马嵬(其二) 李商隐 知人论世 文本朗读 合作探究 课外阅读 甘露之变是唐文宗大和九年(835)谋诛宦官而失败一次事变。被宦官所掌握的皇帝中,并非所有的皇帝都任由宦官胡作非为。他们中还是有人想铲除宦官势力,重振当年祖上的荣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宗所发动的甘露之变。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 写作背景 李商隐恩师令狐楚先逝,他送灵回京至马嵬,远望 杂乱的长着灌木丛和荒草,有的地方露出黄土,给 人一种枯败苍凉之感的马嵬坡,有感而吟《长恨歌》。一边的七师哥于是激义说道:“驴背上吟诗,颇有情味,何不以《马嵬》为题,吟咏一首呢?”李商隐于是吟《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和咏怀古迹结合,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作家作品 返回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一读”:读准字音 马嵬wéi 更gèng 卜bǔ 宵柝(tuò) 晓筹(chóu) 四纪为(wéi) 三读 马嵬(其二)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三读”:读准情感 明确情感基调:讥讽 返回 “二读”:读准节奏 思考1: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观点?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 起(夹叙夹议、用典、讽刺、痴心妄想) 承(反衬、昔乐今苦、昔安今危、承上启下) 转(对比、讽刺虚伪自私、贪恋女色、荒废政事) 合(对比、点明主旨、批判) 思考3.主旨思想 : 《马嵬》是一首咏史诗,本诗通过马嵬兵变对这一史实的运用,采用倒叙构,抒发对唐玄宗荒淫误国的批判情,对唐玄宗沉湎酒色、荒废朝政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返回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诗选读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