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郡图经续记
吴郡图经续记
吴郡图经续记
「图经」是中国方志早期的一种编纂形式。此《吴郡图经续记》为北宋朱长文撰。全书共三卷
,它以地理为中心介绍有关苏州的地方志史料:封域、物产、风俗、海道、人物、宮观、寺院
、古迹等等。此为宋绍兴四年孙佑苏州刊本,明钱谷钞补,后有黄丕烈、翁同龢等人手书题跋
。
吴郡,中国古郡名,秦汉时为会稽郡治所(今江苏省苏州市)。原题中「图经」二字指中国方
志早期的一种编纂形式。图经首次在东汉时出现,南宋时图经便退居于附录地位,向方志过渡
。此宋刻本地志相当罕見。北宋哲宗元符二年 (1099年)
苏州祝安上曾为刻版,但遇战事作罢。至南宋高宗(1127-64年在位)绍兴四年 (1134年)
孙佑主管苏州,再次刊行,即此本。后明代画家及藏书家钱罄室
(1508-87年)有翻刻,已不如此本一般佳善。
清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黄丕烈(在跋中敘述他与本书的一段姻缘。说曾请人访得宋刻《吳
郡志》于顾听玉家。一日至顾听玉家观书,恰睹此记,纸墨精良,实胜于已得的旧记。于是询
问价钱,需白镪六十金,议未成。后再至,顾听玉称此可与黄氏旧有的南宋诗人范成大所著的
《吳郡志》合为双璧,且非黄氏不售。黄氏珍惜此书不易見,终于出五十金购得。清末,著名
书法家及政治家翁同龢又为作跋,说此为海內孤本。所有有关苏州的材料几乎全部包括,特值
注意的是它以地理为中心,如封域的描绘以及吴国的建立。重点亦置于海道及治水,反映苏州
乃地处海边,并拥有无数湖河。当地古迹也一一描述。此书丰富的内容为研究苏州历史提供了
丰富材料。
大致目录
吴郡图经续记序(朱长文撰)
卷上:封域、城邑、戶口、坊市、物产、风俗、门名、学校、州宅、南园、仓务、亭观、海道
、牧守及人物
卷中:桥梁、祠庙、宮观、寺院、山水
卷下(普通清晰):治水、往迹、院第、冢墓、碑碣、事志以及杂录
跋(孙佑撰)
胡珽手书题跋:吳郡朱樂圃先生續大中祥符圖經為是記,三卷。元符二年,祝公安上曾為鏤
板,旋遭兵燹。紹興四年,孫公佑復刊行,此其是也。明錢罄室有翻宋刻本,摹
印亦稀,據黃氏後跋所云,已不能如是本之善。此刊至再三,而流傳於世者,即
鈔本亦非易有。伏讀四庫全書總目,云州郡志書,五代以前無聞,北宋以來,未
有古於長安志及是記者。朱彝尊跋咸淳臨安志,歷數南北宋地志,不及是記,知
彝尊未見其書,為希覯之本,徵引博而敘述簡,文章爾雅,猶有古人之風。其推
重此書若是。近時張氏學津討原嘗經收刊,而竄改特多,如寺院門第六條,十六
羅漢改為十八,不知二尊者乃後代增入,宋時未有是數也;山門第三條,橫山在
吳縣西南下句引十道誌以證之,改為在吳縣西南十里,不知十道四番誌乃古書之
名;園第門第十一條,范文正公少長於北,及還吳云云,其所謂北者,即應天府
也,改為少長於此,不特未明范公出處,且與下句不相屬。凡此皆未審考,趁臆
改之。全帙謬誤甚多,不能備指。此外尚有得月簃叢書刻本,亦非完帙。惟此確
係宋槧,靈光巋然,余以番銀七十餅得自山塘汪氏,始有以證偽刻之謬。念吳郡
地志,唐陸廣微書已經後人重輯,宋時官撰圖經,又久佚不傳,三吳文獻幸而僅
存,可不奉為至寶也哉!咸豐二年十月,仁和胡埏書後。
黄丕烈手书题跋:余向聞任蔣橋顧氏有宋刻吳郡志,倩人訪求,得諸華陽橋顧聽玉家,蓋華陽
即任蔣之分支也。聽玉之祖雨時先生,喜蓄異書,手自讎勘,余從其裔孫處得舊
鈔本續圖經,有跋,云雍正十二年夏五月既望,于崑山徐氏購得葉文莊所藏宋刻
本,校勘一過,始知顧氏所蓄宋刻地志之書,范成大吳郡志而外,又有朱長文吳
郡圖經續記。一日觀書華陽,適睹是書,楮墨精良,實勝范志,爰詢其直,需白
繈六十金,心愛甚,而未之得也。閱載餘,以他事故至聽玉家,聽玉云,此書於
子為雙璧之合,吾且非子不售矣,子曷歸之,以比延平劍乎?余重其書之不易
觀,遂以五十金得之。卷中有鈔補處,皆明人錢罄室手跡,余嘗見錢氏有刻本,
云是從宋本校勘者,今取宋本對之,不特行款弗同,且訛舛誠復不少,則宋本之
可珍益信。卷中又有新刻以偽亂真者兩半葉,亦後人過於求全,固無損宋刻面
目。今而後,搜輯吾郡故實者,得此益徵詳備焉。乾隆六十年十二月醉司命日,
郡中棘人黃丕烈書于讀未見書齋之北窗。
翁同龢手书题跋:宋刊吳郡圖經續記三卷,海內孤本也,自菉竹堂葉氏、傳是樓徐氏,流轉至
黃氏百宋一廛,今歸郎亭汪侍郎萬宜樓。侍郎錢唐籍,而世居於吳,則亦吳人
也,其得此書為宜。余有舊鈔半部,欲假以鈔補,忽聞北方兵警,遂至中輟。余
邑距郡九十里,欲遺一力齎還,則山中皆農夫,欲付航船,船人又未可恃也,因
留案頭久之。按:樂圃著是書在元豐七年,閱十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