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略论汉代皇权观的儒学化 - 北大法宝.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汉代皇权观的儒学化 - 北大法宝

·1 · 39 中外法史研究 略论汉代皇权观的儒学化 —— — 以汉代德主刑辅思想演进的政治背景为切入点 朱 腾   摘 要:通说认为,汉代是德主刑辅理论被奉为官方主流法律观的开始,但在分析此种现      象时,学界习惯性地直指武帝时期且忽视法思想置身于其间的权力结构。事实上,秦汉时代的 权力结构是所谓的“皇帝政治”,包括法律在内的一切权力形式都是随着皇权观的演变而被调 整的。在汉代,经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及其后各朝,皇权与儒术的联系日益密切,德主刑辅理 论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所以汉代皇权观的儒学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德主刑辅理论兴起的 关键所在,而这一过程也生动地展现了传统中国权力与法律的共生性关系。 关键词:皇权观 德主刑辅 儒学化 皇帝政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08 73-8330201304-0139-11 DF A 16          一、引言 汉代是德主刑辅理论被奉为官方主流法律观的开始,法律史学界也确实对此倾注了大量笔墨。然 而,在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历史环境时,先学都不约而同地直接指向武帝朝并概括出几个要素:经济上 ① 的府库充实、政治上的诸侯逾制、学术上的儒家兴起及武帝的性格。 如此分析自然有其合理性,却也留 下了可商榷的余地。一方面,对武帝朝的过度强调制造了一种错觉,即德主刑辅理论得到推崇乃武帝朝 的突发性事件,至于此前的准备及此后的发展则未予以相当程度的重视,这无异于切断了思想史的连续 性。另一方面,法律是一种权力表现形式,如欲透彻理解其变化,就必须将其置于特定时代的权力结构 中予以考量,这一点对政治与法律密不可分的古代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但学界通说恰恰遗漏了这个关键 性政治背景。事实上,思想的演进无疑受限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因此从历史真实的立场出发,历史环境 ② 之于思想史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思想家的宏论, 而学界的些许疏忽自然就会导致其论 [作者简介]朱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 参见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98 176 ①  19 年版,第 页;武树臣:《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 年版,第 页;马小红:《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北京大学出 99 147 04 190 19 20 版社 年版,第 — 页。 04 146 147 20 ②  在这一点上,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李弘祺先生曾有颇为精辟的论述:“历史法哲学史或历史法思想史的写作一方面须对历史史实、经 济、社会的发展有所了解,另一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