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青岛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青岛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

2013年青岛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 2.B 3.A 4.C 5.B 二、(9分,每小题3分) 6.B 7.C 8.C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 10.A 11. C 12.A 13.(10分) ①(3分)冯异以郡掾的身份监察五个县,与父城县令苗萌共同守城。 评分标准:重点词“监”、“父城长”、“共”的翻译,各1分;语意不通顺扣1分。 ②(3分)冯异为人谦让,从不自夸,路上与其他将领相遇,总是让自己的车到路边避让。 评分标准:“伐”、“行”、“引”的翻译,各1分;不通顺扣1分。 ③(4分)军中就调整将领部署,分配各自的属官。士官们都说愿意跟从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十分赞赏冯异。 评分标准:“更”、“部分”、“配隶”、“多”的翻译,各1分;不通顺扣1分。 14.(8分) (1)(4分)①以动衬静。作者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的寂静,使得山村显得越发沉寂。②拟人,作者用“无语”写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饶有韵味。 评分标准:每一点2分;手法1分,赏析1分。 (2)(4分)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前三联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当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评分标准:感情变化2分,分析2分。 15.(6分) ①灼灼其华 古来圣贤皆寂寞 ②不义而富且贵 响穷彭蠡之滨 ③仰不愧于天 悟已往之不谏 ④此情可待成追忆 怎敌他晚来风急 评分标准:每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16.(4分)示例:为家哭泣的帝企鹅 流浪哭泣的帝企鹅 评分标准:扣住“帝企鹅”和“哭泣”,各2分;超出字数扣1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17.(4分) 示例:鱼儿懂得和白帆分享,大海变得更加广阔;大树懂得与鸟儿分享,高山变得更加丰富。 评分标准:每句2分;句式与内容各1分。 18.(4分)示例一:我们的建设热衷于西化,一味地低劣模仿,没有考虑过城市的文化特征,究其原因是对本民族文化感到自卑,崇洋媚外。 示例二:我们的建设热衷于西化,一味地低劣模仿,没有考虑过城市的文化特征,说明彰显城市个性特色、提升民族文化品位刻不容缓。 评分标准:对城市建设特点的概括2分,对原因或建议阐述2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一)19.(4分)“藏”字用拟人手法,从侧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的茂密;“温暖”运用通感(或“比喻”)手法,表达了人们对村庄的留恋和热爱之情。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作用分析1分。 20.(4分)树木跟庄稼一样也需要管理;跟庄稼一样有生长过程;跟庄稼一样长得慢的珍贵;跟庄稼一样都属于村庄,都是乡亲们放在汗水里养着。 评分标准:每条1分。 21.(4分) 我们正在像树一样一天天长高;我们也接受村庄和村人的哺育;我们也记录了村庄的历史;我们能够随处走动。 评分标准:每点1分。 22.(6分)合适。树渐渐融进村庄的生活;树是一个村庄风雨的见证,是一个村庄历史的记录;栽什么树可以看出村庄的讲究;树意味着这家人家道的兴旺程度,也暗示着这个村庄历史的时间长短;树影响村庄里人们的性格;树是年轻人找到故乡和父母的记忆。 评分标准:观点1分,理由每点1分。 (二)19.(4分)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说明他们工作的寂寞;衬托他们的美好心灵;增强文章美感,吸引读者阅读。 评分标准:每点1分。 20.(4分)侧面衬托铁路职工的奉献精神;说明职工能够安于工作的原因,表达了对职工及其妻子的赞美敬佩之情。 评分标准:每点2分。 21.(4分)一是因为他们工作地点的险峻和他们工作方式的神奇;二是被他们的辛勤、奉献和乐观所感动、 评分标准:每条2分。 22.(6分)合适。职工工作敲击的声音像啄木鸟的声音;攀缘在桥梁上工作的方式像啄木鸟;长年坚守在山里如啄木鸟;天天工作像辛勤的啄木鸟;保护铁路安全像啄木鸟保护树木。 评分标准:观点1分,理由每点1分。 七、(60分) 23. 参照2013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 *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