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馆藏缪荃孙稿本《云自在龛随笔》简述
馆藏缪荃孙稿本《云自在龛随笔》简述
古籍馆地方文献组:刘应梅
缪荃孙(1844—1919),近代藏书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
志学家、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
驱者之一。他曾于 1910年至 1911年出任京师图书馆监督(相当于馆长),
并将多部著作的稿本留在了京师图书馆。《云自在龛随笔》即其中之一。
《云自在龛随笔》系缪荃孙读书笔记。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商务印书馆
1958年排印本,四卷,分别是论史、书画、金石和书籍。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6年据此本进行点校并加小标题,汇入《民国笔记小说大观》之第一辑。
在此之前,则有罗振玉辑刻《古学汇刊》第一集和第二集,先后收入《云
自在龛笔记》一卷和《云自在龛笔记》六卷。一卷者即“书画”,其内容与
商务印书馆《云自在龛随笔》中的“书画”互有异同。六卷者则全为“掌
故”,分“列朝”、“顺治朝补记”、“康熙朝诸臣”等。
《云自在龛随笔》还有两种稿本,一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缪荃孙之子
缪僧保(子彬)手抄六卷(以下简称抄稿本)。有“掌故”、“论史”、“书籍”、
“金石”、“书画”、“杂记”等。函套签题“云自在龛随笔原稿本”,首页钤
有“小云堪”、“子彬手钞”等印。全书卷末有缪子彬一跋曰:
昔光绪辛巳,先大父就养京师,以钞书为日课,每日一叶,寒暑无间,
楷书不苟,至七十九岁犹完《三朝北盟汇编》一部。彬今春养痾太平园,有
南窗可供笔砚,因亦立志钞书,自春末至冬完先君子《云自在龛随笔》六卷。
惟书至三、四两卷,适值盛暑,虽未停钞,因墨燥笔枯,不免心浮气躁,遂
潦草不成字。意欲重缮,而待书之件尚多,爰识于此以自儆焉。癸巳冬至缪
子彬谨识。
据此可知抄成于1953年。此书又经陈祖壬校勘,陈氏并附一跋于书后:
书中迻录前人记载有漏注原书者,如一卷第四叶摄政王云云,第三
卷廿二叶天一阁写本《东轩笔录》云云之类,似应查补。书中夺去字句
如一卷第十四叶“乾隆壬寅七月八日上谕”,夺去“藏书”一语;三卷
第四十九叶记秦淮事者一则内“青溪笑”下似夺一字;第四卷第四叶安
徽、江西金石一字中“采石矶”上似夺一字;第五卷第十四叶“宋蔡惠
14
藏品介绍
公”云云,“惠”上似夺六字。均应查补。书中亦颇有讹字,如五卷第
三十二叶“京江负笈图”一则,“扇容渎”上“渎”疑“续”之讹,似
应查校。书中第二卷第十二叶“人号之曰五代史”云云,此邓伯昭事,
非邹叔绩也。见欧阳晓晴《榾松谈屑》。
杜门卧疴,从江阴缪君子彬假读先德艺风先生随笔。子彬属为校字,
辄就存疑者条列如右,聊备异日刻行时采择。藉塞雅命,知无当也。乙
未小雪西阁长翁陈祖壬。
另一种即是现藏国家图书馆的《云自在龛随笔》作者手稿本(以下简称原稿
本)。此书共有4册,“时政”“论史”为一册,“目录”“书籍”“经籍”为一册,
“金石”一册,“杂记”一册。此书除个别条目外,基本出自缪荃孙之手,书中
亦有缪氏亲笔校改和批注,可以确定是缪荃孙的手稿本,因此,也可以肯定缪子
彬的抄本就是以此为底本。但两书的编排次序及具体内容均有相异之处,这里重
点就有关情况试做初步比较说明。
原稿本共有“时政”、“论史”、“目录”、“书籍”、“经籍”、“金石”、“杂记”
7个部分,而抄稿本则为“掌故”、“论史”、“书籍”、“金石”、“书画”、“杂
记”6个部分。原稿本中之“时政”变为抄稿本之“掌故”,原稿本之“目
录”、“书籍”、“经籍”则合并为抄稿本之“书籍”。原稿本中“书籍”之某些条
目,析出为抄稿本之“书画”,原稿“书籍”部分个别条目的页眉处朱批“入书
画”,但该书并未有“书画”一类。可能是缪荃孙知道此稿本将要抄写,因此做
了必要的改变提示。
总体而言,抄稿本的章节安排似乎比原稿本更合理些,比如原稿本中“时政”
部分有些条目为唐朝和明朝事件,抄稿本改“时政”为“掌故”,显然更合适。
原稿本中“目录”、“书籍”、“经籍”三类被抄稿本合为“书籍”一类,也避免了
类别上的重复和交叉。在具体条目的安排上,抄稿本也比原稿本更合理些。如“大
三品京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