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输入多输出宽带时变信道分布散射模型研究 distributed scattering model for mimo wideband and time-variation channel.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输入多输出宽带时变信道分布散射模型研究 distributed scattering model for mimo wideband and time-variation channel
第26卷第1期 电波科学学报 V01.26,No.1
CHINESE oFRADIOSClENCE
2011年2月 JOURNAL Febfuary,2011
文章编号1005一0388(2011)01一0073一06
多输入多输出宽带时变信道
分布散射模型研究
张 蕊1 张利军1 原梦钰2 康士峰1 赵振维1
(1.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7;
2.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摘 要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0)窄带分布式散射模型和Kronecker信道模型,
导出了宽带分布式散射模型的信道冲激响应矩阵,并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和离散傅里
叶变换,分别得到随机的时域信道矩阵和频域信道矩阵,建立了MIMO宽带分布式
散射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复高斯白噪声进行多普勒滤波的方法,实现了对MI—
MO时变、宽带信道时域衰落特性的仿真。上述结果可用于分析和评估MIMO宽带
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关键词 MIMO;分布式散射模型;宽带;时变;信道容量;多普勒滤波
中图分类号NT011 文献标志码A
过描述发射和接收站之间双向多径传播来表征一个
1.引 言
传播环境。物理模型可以明确给出传播参数,如信
通过在发射和接收端同时使用天线阵列,MI— 号的复幅度、到达角、离开角以及多径延迟等,更精
MO技术可以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发射功率的情况 细的模型还可以考虑极化和时变特性。物理模型与
下,显著提高信道的容量。MIM0系统大容量、高天线配置(如天线方向图、数目、几何阵列等)以及系
质量的信息传输以及MIMO系统使用的各种信号统带宽无关。典型的物理模型有射线追踪模型
处理算法的性能都极大地依赖于MIMO信道的特(RT)、基于几何的随机信道模型(GSCM)等,其中
性,而在宽带、高频、高速移动的条件下,MIMO无RT属于确定性的物理模型,得到了广泛的研
线传播信道显得十分复杂。因此,建立与实际传输 究[2。3]。相对于物理模型,解析模型不明确考虑电波
环境相符合的无线MIMO信道仿真模型是非常有传播,利用数学或解析的方法,表征单独的发射和接
必要的。 收天线之间的信道脉冲响应(等效于信道传输函
过去几十年中,MIMO无线信道的建模研究获数),单独的脉冲响应包含于MIMO信道矩阵。解
得了很大的关注。最初的研究假设MIMO信道是析模型在系统和算法的发展和验证中应用非常广
一个空间独立同分布(i.i.d.)平坦衰落信道,这种泛。解析模型又可分为基于传播的模型和基于相关
信道模型适用于散射体丰富的窄带场景。然而,人 的模型,其中,获得广泛应用的Kronecker模型和
们很快发现,实际的MIMO信道大多数情况下具有Weichselberger模型就是基于相关的解析模型。
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同时宽带系统的引入也出现了 尽管在MIMO信道和传播建模领域已经取得
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问题。最初的简单模型已经 了很大进步,但仍有一些测量中出现的效应,现有的
不能体现实际传播环境,越来越多更加复杂和精细 模型无法解释,如多次散射现象、孔径效应、弥散多
的信道模型被提出来。根据文献[1]中的分类方法, 径分量、极化和时变现象等。分布式散射模型[43是
现有的MIMO信道模型可被分为物理模型和解析一种解析模型,可用于室外和室内场景m],解释传
模型两大类。物理模型基于电磁波传播的基础,通 播中出现的孔径信道,但它仅是一种窄带模型,且没
收稿日期:2010—04一05
基金项目: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多孔co2吸附剂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co2 porous adsorbent.pdf
- 多举措助推低碳发展.pdf
- 多孔材料中应力波的传播 propagation of stress wave in porous material.pdf
- 多孔床料对生物质气化产氢特性影响研究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porous media upon hydrogen-producing property in biomass gasification.pdf
- 多孔硅的化学浸蚀制备与表征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rous silicon using chemical etching method.pdf
- 多孔钴酸锌材料的制备及嵌锂性能 synthesis and lithium intercalated performance of porous zinc cobaltate.pdf
- 多孔硅对rdx感度及性能的影响 effects of porous silicon on sensitivity and performances of rdx.pdf
- 多孔结构毛细抽吸模型及实验验证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capillary pumping model for porous structure.pdf
- 多孔硅有效介电函数研究 effective dielectric function of porous silicon.pdf
- 多孔硅在微型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application of porous silicon in micro fuel cells.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