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欠发达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社会的双重影响及对策研究-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第11期 山 东社 会 科 学 No.11
总第207期 SHANDONGSOCIALSCIENCES GeneralNo.207
欠发达地区人口流动
对经济社会的双重影响及对策研究
赵润田
(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摘要] 人口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固有现象,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同时又影响
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特别是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
必然选择。本文以菏泽市为例,就人口流动对经济社会双重影响展开研究。促进人口流动与
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用人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建立
人才回流机制;科学引导,建立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农村人口融入城镇
提供政策支持。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人口流动;双重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2]11-0169-05
人口流动,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行为,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各类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下实现了
较为合理的配置。人口作为生产要素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其流动的范围与频率也在不断
扩大和增强。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水平不发达,缺乏
区域性支柱产业,影响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特别是
劳动力大量外流,也就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欠发达地区人口流动的现状特征
本文所述的流动人口是指户籍不发生迁移变动,为了某种活动所进行空间上移动的人口,且范围仅限于
离开乡镇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本文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对流动人口的现状特征进行简要描述。
(一)流动人口的分布
1.流动人口总量大,以流出人口为主。2010年,菏泽市流动人口达到 153.2万人,占户籍人口总量的
16.2%,其中市外流动人口101.1万人,省外流动人口63.6万人。在市外流动人口中,流出人口为93.4万
人,在省外流动人口中,流出人口为60.9万人。
2.流动人口分布广,有一定聚集度。无论是外出人口,还是外来人口,都遍及国内30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口流动相对集中,集聚程度较高。2010年,菏泽流往省外的人口主要流向为大都市和长三角、珠三角
地区,流往北京、上海、江苏、天津、广东、浙江的流出人口占流往省外人口总量的64.5%;省外流入菏泽的人
口主要来自河南、黑龙江、四川、江苏、安徽等地,这五个省的外来人口占省外流入菏泽人口总量的57.4%。
(二)流动人口的构成
1.以男性为主,女性比重增加。改革开放初期,流动人口以男性居多,如今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正
逐步发生改变。2010年,菏泽市外流人口中,男性人口占60.5%,女性人口占39.5%;外地流入人口中,男
性人口占54.9%,女性人口占45.1%。
收稿日期:2012-09-26
作者简介:赵润田,男,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
169
2.以青壮年为主,老少人口占一定比例。改革开放初期,壮年劳力是流动人口的主体,目前每个年龄组
都有人口流动,并有举家流动的倾向。2010年,菏泽市外流人口中,15岁及以下的人口占9.5%,16—49岁
的占80.9%,50岁及以上的占9.6%;外地流入人口中,15岁及以下的人口占13.9%,16—49岁的占73.
2%,50岁及以上的占12.9%。
3.以初高中受教育者为主,高文化素质人员比重提高。改革开放初期,流动人口多为体力劳动者,对文
化素质要求不高,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及以下。目前流动人口从事的活动不仅限于体力劳动,流动人口受教
育程度明显提高。2010年,菏泽市外流人口中,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0.9%,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