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疗器械PT讲解
医疗器械法规 ---监督管理 AML-AT-QS 2007/12/28 本课程目的 让各位了解 医疗器械的发展及现状 医疗器械的定义 医疗器械的分类及控制级别 医疗器械法规适用范围 各国医疗器械法规(CHINA、USA) 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的发展史 二战之前,除了意大利和美国对医疗器械有简单的要求之外,其他国家并没有建立系统的医疗器械法规. 20世纪50年代之前,对X光机、灭菌器械和其他有源医疗器械才制定了相应的要求和法规. 第一部真正全面的医疗器械法规是1976年的美国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FDCA) 另一部有重大影响的医疗器械法规是在1993年颁布的欧洲医疗器械指令(MDD) 中国第一部法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于2000年颁布并实施 中国医疗器械现状 去年全年,SFDA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累计收到《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12,374份,是2006年报告数量的2倍。 《2007年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召回情况通报》中了解到,经过对上报的可疑不良事件报告中有效报告进行分析评价,其中病例报告最多的是无源材料,占47.0%,其次为无源植入物,占41.5%,另有9.5%为有源器械,2.0%为体外诊断试剂。 医疗器械的界定 医疗器械界定: 器械用处-----用于人体 器械类别-----仪器、器械、器具、材料、软件或其它物品 器械形态-----单独使用 或 组合使用 器械目的: 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测、治疗或减缓; 受伤或残障的诊断、监测、治疗、减缓或修补; 解剖学或生理学过程的探查,替换或变型; 妊娠的控制。 这些器材不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作用等方式在人体内外达到其预定的基本作用,但可用这些器材辅助其功能。 ……..续下页 医疗器械的界定 ……..续上页 “附件”本身不是器械,但由其制造商特别预定与器械一起使用,使器械能按照制造商为其预定的用途来使用的物件; “用于体外诊断的器械”指用于对来自人体的样品进行体外检测的任何试剂、试剂产品、成套工具、仪器、装置或系统,无论它们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其目的都是为了提供人体的生理状况、健康或疾病状况或先天性异常等信息; 医疗器械分类 产品分类决定了法规管理的范围,详见《联邦法典》第21章(21CFR)862—892部份。 分类系统/风险分类 分类器械 风险 I类: 一般控制 低 II类: 一般控制和特殊控制 中 III类:一般控制和上市前批准 高 医疗器械分类 分类: I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II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III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续下页 医疗器械分类 控制: 一般控制 公司注册 器械列名登记 上市前通告(510K) 质量体系 贴标 医疗器械报告(MDR) 详见《医疗器械指令》93/42/EEC附录I。 1152# 事件 医疗器械分类 ………续上页 特殊控制 上市后监管研究 病人登记 使用指南(例如:手套使用手册) 强制性能标准 推荐应用及其他作用 特殊标签(例如:882.5970,颅骨支具) 上市前批准(PMA) 医疗器械法规之适用者 各国医疗器械法规 医疗器械投放市场在哪个国家,即适用哪里的法规 CHINA USA EUROPE 各国医疗器械法规—中国 中国医疗器械法规监管图示 各国医疗器械法规—中国 制造商(以其名义销售)办厂手续: 开办企业申请与审批 I类:向市省FDA申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登记表》 II、III类:向市省FDA申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 医疗器械注册(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的医疗器械) I类:经市FDA II类:经省FDA III类:经国家FDA 境外:经国家FDA 各国医疗器械法规—中国 开办企业申请与审批条件 I类 应当具备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生产条件 II类 生产、质量和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专业能力;并掌握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相关产品质量、技术的规定; 质量负责人不得同时兼任生产负责人; 初级以上职称或中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应当与所生产产品的要求相适应; 适应的生产设备,生产、仓储场地和环境 应当设立质量检验机构,有相适应的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