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诉讼能力6973书
第一編 第二章 當事人 1−53
【擬答】
當事人適格之判斷,在給付之訴須主張權利之人對被主張負擔義務之
人起訴,當事人即屬適格。本案甲對乙所主張者為丙之權利,如甲無訴訟
擔當之理由,即屬當事人不適格。當事人欠缺之法律效果,依訴權學說之
不同而異,如下:
權利保護請求權說:此說認為當事人適格乃訴訟法上之權利保護要件,
故其欠缺應依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九條第二項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
然依實務見解,此一判決並無既判力,故當事人補正其瑕疵後,得再行
起訴。
本案判決請求權說:此說認為當事人適格乃特別訴訟要件,如有欠缺應
以裁定駁回或以訴訟判決駁回原告之訴。而此一法院裁判性質上為形式
裁判,並無既判力,故當事人補正其瑕疵後得再行起訴。
六、訴訟能力 (69 、73書)
意義:
得以訴訟當事人之身分有效進行訴訟行為之能力。
訴訟能力之基礎為民法上之行為能力。但有例外,人事訴訟以意思
能力,而非行為能力為基礎(民訴§570 )。
訴訟當事人應具有訴訟能力,訴訟代理人,則不須具備此能力。
法院對訴訟能力有無之判斷不生既判力。
範圍:
滿二十歲成年人(民§12)。
已結婚之未成年人(民§13Ⅲ)。
限制行為能力人,經允許獨立營業者(民§85 Ⅰ),就其允許獨立
營業之業務範圍內有訴訟能力;但依民法第八十四條有處分能力
者,仍無訴訟能力。
人事訴訟依法擬制有訴訟能力者(民訴 §570 、§571 之1 Ⅰ、
§584 、§589 、§596 Ⅱ、§612 )。
法人。因採法人實在說,故法人有訴訟能力(民訴§52 )。
1−54 民事訴訟法概要
《例題》
民事訴訟法上之「訴訟能力制度」於98年6 月有何變革?試說明之。
(下參許士宦,民事訴訟法之2009年6 月修正,頁20-22 。)
【擬答】
受輔助人於財產權訴訟上訴訟能力受限制:受輔助宣告之人雖僅因精神
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辨識其所為意
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並不因輔助宣告而喪失行為能力,但為
保護其權益,於為民法所明定列舉之重要行為時,仍應經輔助人同意。
此項應經輔助人同意之行為包括訴訟行為在內(民訴§15之2 Ⅰ)。
據此規定,輔助人之同意成為受輔助宣告之人自行為訴訟行為之有效要
件。新修正法一方面考慮此項受輔助宣告人之保護必要,另一方面顧慮
訴訟程序進行上之便利、程序之安定性以及他造訴訟權及其信賴之保護
等,就受輔助宣告之人於財產權訴訟之訴訟能力為下列之增訂:
於受輔助宣告之人提起訴訟或上訴之情形,輔助人之同意應以文書證
之(民訴§45之1 Ⅰ):
為使法院對於同意之存否容易調查,而確保訴訟程序之安定性,新
修正法要求該同意應以文書予以證明。此項同意應就特定事件之訴
訟遂行全部概括為之,不得僅對各個訴訟行為表示同意。
輔助人一經同意,即不得於起訴或上訴提起後撤回之。否則,如同
承認得撤銷訴訟行為般,將使訴訟程序陷於不安定,並害及他造對
程序進行之信賴。
受輔助宣告之人以就他造之起訴或上訴為訴訟行為時,無須經輔助人
同意(民訴§45之1Ⅱ):
此係為保障他造之訴訟權利,避免其對受輔助宣告之人起訴或上訴
時造成困難。因設非如此,如未經輔助人同意,受輔助宣告之人即
不受訴訟行為,則他造將窮於使其起訴或上訴之成立。
惟提起反訴已屬單純應訴範圍之外,仍應經輔助人同意始可。至於
受輔助宣告之人就他造所為相當於起訴、上訴之聲請、抗告而為訴
訟行為時,亦不須經輔助人同意,自為當然之理。
受輔助宣告之人為必要共同訴訟中之一人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