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4现代诗选 - 行政E化暨班级社群.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4现代诗选 - 行政E化暨班级社群

四、現代詩選 題解 思潮:一時代、一地方思想的主流趨勢。 現代派:(插頁4?1) 1.紀弦:本名路逾(ㄩˊ),早期筆名路易士,後改署紀弦。是臺灣「現代派」早期著名詩人。 2.側面:在寫作時,讓被描寫的主角、主題晚點出場或根本不出場,而藉對主角、主題所身處的氛圍、身外之物描寫,讓人在期待中想見主角或主題其人其事的一種手法,稱為側面描寫。側面描寫(側寫)是相對於直截了當點出主角的正面描寫(正寫)而言,這種方式的運用,可讓讀者對主角(主題)的出現充滿期待,也可加深主角(主題)在文本中的重要性。例如明湖居聽書(第一冊)二至三段,在白妞出場前,藉由黑妞之表演及座客談論黑妞的唱功不及白妞來側面描寫白妞曲藝之高妙。.閨怨詩:閨怨詩是以婦女獨守空閨為題材,抒發其苦悶與哀愁的詩歌類型,其濫觴於詩經國風,歷漢、魏、唐、宋,始終不衰。而傳統閨怨作品有一些共同的俗成體製,最明顯者便是第一人稱的女性敘述角度。(作品舉例,可參考插頁4?8古典閨怨詩舉隅) 插入頁4.1~4.4 教學錦囊 一、出入古今:愛情為亙古文學主題,至今並未流於俗濫,主要是詩人在題材、手法上不斷翻新之故。在講解此詩前可先援引傳統閨怨詩詞為例,如長干行(第一冊第七課),再討論兩者之間的不同。 現代詩與現代散文形式上最大的差異,在於分行分節書寫以及跨行、空格等空間設計的自由運用,乃至藉形式以強化表意效果的特殊安排。以本課為例:第一節兩行低二格、句子一長一短排列,以及全詩各行行末皆無標點,唯獨第三節末行出現刪節號,皆可視為作者有所為而為的形式設計。 讀詩宜直接訴諸想像和美感。教學時不妨多方試探學生的直覺反應及聯想能力,有時可居於引導地位,有時退居一旁讓學生馳騁其想像。「詩無達詁」,對個人而言,只要心有所感,便算有所得;就語文教育而言,能讓學生發揮聯想力進而培養聯想力,便算達到了讀詩、學詩的目的。 現代派的崛起,是以紀弦為首創辦的現代詩詩刊為標誌。紀弦是三十年代中國詩壇的詩人,曾是大陸現代派的一員。他到臺灣後,將現代派的精神和餘緒帶到了臺灣,擎起現代派的旗幟,成立一個以他為軸心的現代派社團。一九五三年二月,紀弦在臺北創辦了現代詩季刊,組成了現代詩社。一九五六年一月十五日,他又在現代詩季刊的基礎上,成立了具有更大規模的現代派,提出「領導新詩的再革命」、「推動新詩的現代化」的口號,對當時在所謂「戰鬥文藝」的壓抑下,正在尋求出路的臺灣文學青年,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因此,紀弦現代派的旗幟一豎,便一呼百應。 1.我們是有所揚棄並發揚光大地包含了自波特萊爾以降一切新興詩派之精神與要素的現代派之一群。 2.我們認為「新詩乃是橫的移植,而非縱的繼承」。這是一個總的看法,一個基本的出發點,無論是理論的建立或創作的實踐。 3.詩的新大陸的探險,詩的處女地之開拓。新的內容之表現,新的形式之創造,新的工具之發現,新的手法之發明。 4.知性之強調。 5.追求詩的純粹性。 6.愛國,反共,追求自由與民主。 這六大信條第一條開宗明義,拜宗立祖。第二條表明自己的基本立場。第三、四、五條是表示對詩本身的追求,而主要是對詩的形式之追求。第六條是適應政治環境的口號。這六條中最核心、最被詬病、受到口誅筆伐的是第二條和第四條。因為第二條充滿著民族虛無主義之意和崇洋媚外之嫌;第四條涉及到新詩的抒情本質,知性的強調和詩的抒情性是相對立的。 1.它打破了文藝界的思想禁錮和精神封鎖,打破了僵化的文藝政策,改變了「反共八股」的所謂「戰鬥文藝」統治臺灣文壇的局面。 2.為文壇輸入了新鮮血液,吸收了新鮮空氣。使處於封閉狀態下的臺灣文學青年不僅找到了一個對抗「反共八股」文學的方法和武器,而且找到了一個可以發揮和施展才華的天地。 3.開創了臺灣新詩探索、追求和表達藝術的良好氣氛,特別是在象徵、暗示、寓意和意象捕捉、營造等方面,把新詩的藝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錯誤寫作緣起 錯誤詩中最廣為流傳的詩句是「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許多人因此認為此詩是情詩,但是詩人說明,這首詩其實是在記錄他幼年戰亂的記憶。五歲的時候,鄭愁予跟著媽媽從南京逃回北平,原本坐火車,但橋被日軍炸斷,不得已下車步行;在一個南方小鎮裡,背後傳來馬車拉著砲、馬蹄踏在青石板上的達達巨大響聲,在他年幼心中,留下永生難忘的記憶。而對日抗戰期間,鄭愁予的軍人父親鄭曉嵐轉戰大江南北,還是小男孩的鄭愁予陪著母親住在家裡。戰地一轉移,他們就搬家;不管搬到哪裡,母親天天都在盼望父親平安歸來,母親的身影銘記在鄭愁予心裡。這些經驗讓他在成年以後創作出錯誤這首詩。 一、錯誤的誤解:民國七十五年時,鄭愁予回顧錯誤多年來廣受傳誦的原因,他認為錯誤的成功之處不在構思、音韻或警句,而是表現了中國傳統閨怨詩的人道精神。然而,在一次海外的文學討論會上,有人認為錯誤反映出「過客」的心態,是「對臺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