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可蕴:为农民营造绿色家园.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邓可蕴:为农民营造绿色家园

邓可蕴:为农民营造绿色家园 链接:/tech/6475.html 来源:《农民日报》 邓可蕴:为农民营造绿色家园 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会长,中国荷兰可再生能源项目负责人。 邓可蕴会长是个讲究效率的人,一见面,她就立即切入正题———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她正在主持的“中荷项 目”。 由荷兰政府资助的“促进中国西部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发展应用”项目,于2003年1月启动,将于2007年6月结 束。荷兰政府资助530万欧元,中方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负责实施。“中荷项目”在甘肃、四川、湖南、湖北四 省选择七个贫困县的14个村进行试点,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风能等),帮助农民提高生活质量。 邓会长介绍说,荷兰主动参与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反映了荷兰政府和人民对贫困与环保等全球性问题的深 效应”,让更多的入关注中国西部的贫困农村,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助力。 农民应享有环境权 去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出了警惕农村炊烟污染的警示报告:炊烟污染每年导致160万 发展中国家人民死于非命! 邓可蕴:为农民营造绿色家园 链接:/tech/6475.html 来源:《农民日报》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我国许多农户还在使用未加工的柴草、秸秆作为生活燃料; 陕南、三峡库区各县、黔东、浙西等地农户仍在使用含硫量高的劣质煤。低效落后的炉灶使这些燃料的燃烧不充分, 排出大量有毒浓烟,造成室内外空气严重污染,农民健康严重受损,甚至过早丧失了劳动能力。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被列入西部大开发范围。永顺县毗邻张家界 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张家界的“后花园”。因此,永顺的米寨村和懂平村被“中荷项目”确定为示范村。 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为第一目标的“中荷项目”受到永顺农民的欢迎,他们愿意建沼气池处理猪粪、人粪, 并将沼液、沼渣施于果园;愿意将人厕、畜圈与居室分开;愿意在厨房内使用沼气做饭;愿意开发小溪微型水电照明 、碾米、看电视。惟一不愿意做的是拆掉屋内长年冒烟的“火坑”(在室内挖坑,坑内烧柴,人们围火取暖,或熏制 猪肉,一年中约有半年不熄火)。当地农民对烟熏、烟呛早已习以为常,并没有意识到传统的“火坑”对健康有什么 危害。 的确,永顺县的“火坑”历史悠久.清朝康熙年间,这里的税收就叫“火坑税”。每天围着“火坑”聊天已 成为村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乐趣。他们对在村里做科普宣传的邓会长说:“我们的‘火坑’不能拆,你知道什 么叫‘伙伴’吗?大家围坐在炉火边聊天,与火作伴就是伙伴啊!”后来经过与村民座谈,并首先得到了村支书、村主 任和一位退休教师的理解,这三户终于同意作为示范户,废弃传统火坑,换上了有烟筒的、节能并环保的高效炉具 。三户人家的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预计到今年年底,全村农户将彻底告别危害健康、污染环境的“火坑”取暖 方式。 帮助农民换一种活法 据邓会长介绍,“中荷项目”着重于环保和公益项目。直接的环保项目,比如沼气,由于户户需要,因此“ 项目”的资助比例相对要高。这是因为人畜粪便处理难是农村脏、乱、差的症结所在。沼气池最大好处就是改善了环 境卫生,并且能取得优质燃料和肥料。 四川阆中县的两个村是“中荷项目”的示范点。双龙场村村民刘明培已经75岁,项目在村里刚开展时,他没 报名,只打算站在一旁看看,更何况参加了项目还要自己掏一部分钱。但当他看到北京来的专家进村挨家挨户了解情 况,逐户进行“五改”(改厨、改厕、改院、改圈、改水)设计时,他被感动了。他赶紧报了名,并按设计要求把庭院 、厕所、炉灶等进行了改造。享受到高质量生活的刘老汉说:“以前我觉得我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没想到75岁还赶 上了这么个喜兴事儿。” 双龙场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农和外出务工。村民邓友福认为自己文化低没出去打工,想养猪可又住在 嘉陵江边,按照规定,对猪的粪便若不能进行科学处理,就不允许养猪,以免污染江水。正在此时,“中荷项目”在 村里展开了,他果断地租下远离江边的一处废弃房舍。在项目专家的技术指导下,他搞了一个小型养猪场,养了60多 头猪,建了一个30立方米的沼气池处理猪粪,“中荷项目”给他补贴了70%的建池资金。目前,邓友福的养猪场办得 很红火,预计每年可收入一万元。 看到“中荷项目”实实在在为农民谋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