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第3课《古代印度》.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 第3课《古代印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印度的土地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它的底基是那崇高的兴都库什和喜马拉雅山脉,它的尖端是一个不规则的、楔形的酷热平原,向南远伸入印度洋。印度本身差不多自成一个大陆。 ——《世界史》 地理环境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一支土著居民,他们皮肤颜色较深,鼻子扁平,说达罗毗荼方言。他们很早就定居在印度河流域,和原始澳大利亚人、蒙古利亚人等创造了古印度从新石器时代向铜器青铜器时代过渡的文化。 达罗毗荼人 Aryan一词源自梵文,意为“高贵”。原居于今天俄罗斯南部乌拉尔山脉附近的古代部落,属高加索人种。体貌特征:金色头发、蓝绿眼睛、身材高大。 雅利安人 一、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 1、吠陀时代 B.C.14世纪—B.C.6世纪 (1)雅利安人建立国家 a 背景 征服土著 B.C.14世纪,印度河中上游 B.C.10世纪,恒河流域 灌溉农业成为主导经济活动 生产力提高和社会分化加剧 b 目的: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维护社会秩序 c 表现:到B.C.6世纪,印度河及恒河流域20余个国家 (2)了解吠陀时代的途径 a 宗教经典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主要历史文献 b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史诗文学 c 考古资料 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婆罗门:从事宗教事务 首陀罗:从事农、牧、渔以及其他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刹帝利: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分辨出四个等级孰高孰低? 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权利地位生活的差别。 材料1: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恋人,由于相爱,竟被家人吊死在自家屋顶上。 材料2:有印度学者认为“在印度社会中,一个人可以放弃一 切,但放弃不了种姓观念。” 2、种姓制度的特点: 3、种姓制度的影响? A、社会隔阂 B、阻碍社会成员流动, C、民族安于现状,不适应现代化。 产生: 背景: 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 社会地位变化。 创立者: 乔达摩·悉达多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追求“涅磐”境界 三、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佛经:三藏经(经藏、律藏、论藏) 佛教最基本的教义: 苦谛 说明世间充满着痛苦,认为人生有八种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离别、五阴盛(色、受、想、行、识),可谓“一切皆苦”。 集谛 探讨造成痛苦的各种原因或根据,指出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 灭谛 讲述断灭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原因,其中最关键的是消除欲望,才能达到理想的无苦境界,也就是摆脱轮回、不生不灭的涅槃之境。 道谛 阐明进入这一境界所应遵循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分为八正道:正见(信仰正)、正思维(决心正)、正语(言语正)、正业(行为正)、正命(生活正)、正念(思念正)、正定(精神集中,禅定正)、正精进(努力正)、 两个方向 早期佛教 中亚 中国 朝鲜 日本 越南 东南亚 斯里兰卡、缅甸、泰国 四、《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的价值 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文学创作基础来源于社会,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社会状况,所以文学也是研究历史的第二手材料。 * 婆罗门 刹 帝 利 吠 舍 首 陀 罗 梵天 贱 民 印 度 种 姓 制 度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