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题复习之病句辨析》导学案.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专题复习之病句辨析》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2、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教学重点】: 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病句的方法,提高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常见病句类型的辨析及修改。 1、什么是病句? 病句辨析 涧池中学 付青林 语文专题 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 2、常见的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 (3)语义重复、(4)语序不当、 (5)自相矛盾(包括前后不对应)、 (6)产生歧义等。 学习辨析病句的方法:  1、语感审读法。 即在审读的过程中,凭借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例:只要增加投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调动语感,可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只要……就”、“只有……才”。) 2、提取主干法。 即压缩句子,提取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像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病句,常用此法去辨析。 例: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提取主干“‘香山’是‘季节’”,主宾不搭配,可把“季节”改为“地方”。) 学习辨析病句的方法 3、标志识记法。 即识记病句的常见标志词,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症状或病源的出现规律。 (1)句子以介词开头,要考虑句子是否缺主语。例:通过这次谈话,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滥用介词,致使主语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2)句中有否定词时,应考虑是否误用多重否定造成表意不符。例1: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动得流泪呢?(反问句中的否定词要注意,这句话最终表达了否定的意思,与本意正好相反。应把其中一个“不”字去掉。)例2: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前后不对应,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 (3)句子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之类的两面词,应注意语意前后是否一致。例:能否科学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否”表达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而后面“提高学习成绩”只是其中一种情况,因此,应删去“能否”,使前后保持一致) (4)如果有关联词,应注意关联词的搭配是否恰当。 (一)搭配不当(换) 1、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主谓搭配不当,主语“ ”与谓语“ ”不搭配,应将“精神”改为“ ”。) 2、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动宾搭配不当,句中“ ”与“ ”不搭配,应将宾语“事迹”改为“ ”。) 3、夏天的五龙河,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主宾搭配不当, “五龙河”不是“季节”,可将改为“好季节”改为“ ”。) 4、鲁迅表现出极大的爱国主义思想。(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修饰语“极大的”和“爱国主义思想”不能搭配,应将“极大的”改为“ ”。) 5、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 ”。) 精神 浮现 形象 塑造 事迹 形象 好地方 伟大 就 (二)成分残缺(删或增) 1、由于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很快有了进步。(误用介词,缺主语,删去“ ”或“ ”。) 2、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缺谓语,去掉“ ”,或在“吃不饱”前加“ ”。) 3、县政府在全县推广了我们村科学种田。(缺宾语,谓语“推广”后没有与之相配的宾语,应在句末加上“ ”。) 由于 使 的生活 过着 的经验 (三)语义重复(删) 1、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 ”和“ ”重复,应删去任意一个。) 2、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刻不容缓。 (“ ”与“ ”重复,可删掉“十分”。) 顽症 疾病 十分 刻不容缓 (四)语序不当(调) 1、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 ”与“ ”互换位置。) 2、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语序不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