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圈分享】引爆点.ppt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罗圈分享】引爆点

Tipping Point 引爆点 如何制造流行 我们的世界看起来雷打不动,但只要你找对了一个点,它就可能被引爆。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引爆点的重要性 引用下杜子健的六步法 引爆点三法则 传染病流行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同样的,格拉德威尔的流行理论认为流行需要个别人物、附着因素和环境三个法则。 第一个是个别人物法则,联系员、内行、推销员等角色在发起流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是环境威力法则,意思是发起流行的环境极端重要。 第二个是附着力因素法则,流行物本身就应该具备让人过目不忘,或者至少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附着力。 个别人物法则 联系员 实际上我们是通过几个个别人物与世界联系起来的,而且我们与这些个别人物只有几步之遥。我们称这些个别人物为联系员。 按我说就2个字 忠粉 个别人物法则 内行 有一种人愿意主动搜集掌握不同产品价格和商场信息。他们喜欢主动和消费者讨论这些信息,并且喜欢对别人的请求给予回应。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内行。 这次一个字 托 咱提个反面案例吧 打的就是你内行这个点 我还是发下这张吧 个别人物法则 推销员 如果说内行是知识库为大家提供信息,联系员是社会粘合剂四处传播信息,那么推销员就是反应条件,说服大家相信原本不一定相信的信息。 按参与感的说法 员工也是粉丝 附着力因素法则 有一种特别的方式能够使一条具有传染性的信息被人记住,这种被人记住的力量就是附着力。附着力的界定很大程度上是违反了直觉的,只要在信息的措辞和表达上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就能在影响力上收到显著不同的效果。 消息受众 + 措辞表达修改加工 = 消息受众 曾有人做过实验:用宣传册宣破伤风的危害性,结果只有3%的学生去医务室接受预防注射;而在宣传册中加了一副圈出医务室位置的地图,列出接种的具体时间安排后,接受预防注射的学生达到了28%,这里的地图和时间表就是附着力因素。 我真不是宣传定位的 环境威力法则 在流行传播过程中,环境威力法则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一个现实环境中最细枝末节,就能决定流行潮是否发起。 如果一个窗子被打破,过了很久也没有人来把它修好,行人就会以此推断这是个没人关心,没人管理的地方。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犯罪率开始上升。 破窗理论认为,犯罪是可以传染的,就像时装潮流一样,犯罪可以由一扇碎玻璃窗蔓延到整个社会。不过流行潮的引爆点不是某个人,而是其所处环境的某个特征。同样,改变环境的细枝末节,就能阻止犯罪流行潮的蔓延:纽约地铁站的严重犯罪就因为“清洗涂鸦、严惩逃票”而减少。 环境威力法则 流行浪潮的矛盾之处在于,想要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流行潮,你先得发起许多小规模的流行潮,而且要保持这些小规模群体间的联系。 当一个组织规模的规模超过150人时,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就存在问题,层级之间的限制就开始严格。150这个数字代表了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的社交关系。 军队中作为基本战斗单位的连级建制始终保持在一定规模,如果人数过多就很难使成员达到彼此默契的程度,降低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样,想要引爆大规模流行浪潮,不妨先发起许多小规模群体的流行,因为小群体内的交流更多,容易引发流行,然后形成大规模流行潮。 留个思考 在一个城市如何搞定5万核心铁粉?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