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王子猷雪夜访戴》.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说新语《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 《世说新语·任诞》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公元403—444 年)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历任重职,喜好文辞。 书中主要记载东汉未至魏晋间二百年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琐语,而以晋代为主。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编撰者杂采众书,把值得称述的旧闻轶事纂辑起来,并加以润色,按内容分门别类,划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门,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任诞》 【题解】任诞,指任性放纵。这是魏晋名士作达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名士们主张言行不必遵守礼法,凭禀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认为这样才能回归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风流。在这种标榜下,许多人以作达为名,实际是以不加节制地纵情享乐为日的。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 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一则故事是大家熟悉的魏晋名士的轶事,它很能说明魏晋人生与文艺以兴为美的特点。王子猷油然兴感,想去剡溪造访一位叫戴逵的高士,这种兴致在于本身的偶发性,并不以功利目的,即见不见戴逵为目标,故而兴发而行,兴尽而归。 “兴”就是目的与乐趣,南宋文人曾几在《题访戴诗》中说:“不因兴尽回船去,那得山阴一段奇。”宗白华先生说:“这截然地寄兴趣于生活过程的本身价值而不拘泥于目的,显示了晋人唯美生活的典型。”宗白华先生独具慧眼地发现了这则轶事中蕴含的晋人唯美生活的意义,这也是魏晋风度的表现。 《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人们问之,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     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历史链接 王子猷(338--386年):汉族,本名王徽之,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名士、书法家。曾历任车骑参军、大司马、黄门侍郎,但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退居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此人既无绝世之才,也无丰功伟绩,在品德方面更是乏善可陈,似乎古人所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他一个都沾不上边 。但他出身名门,性格不羁,颇具魏晋文人率性而为的作风。 名士不一定要有什么奇才,只要经常闲着没事,能够痛饮酒,而且熟读《离骚》,便可以称得上“名士”了!换句话说,名士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有闲,有钱,还要有文化。 王子猷追求兴之所致的深层原因: 一、 社会动乱与玄学兴起。王子猷所处的时代是历史上长期分裂、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血腥杀戮和政治高压下,文人动辄得咎,所以愈加崇尚老庄,反对礼教、愤世嫉俗、放诞不羁、追求自由,成为他们寄托愤懑、保全性命的一种选择。 二、人生苦短与人生无常。长期的战火纷飞,随时的生离死别、不断的改朝换代,让文人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他们就更加想拓展生命的宽度。因而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接受。 三 、政治地位与经济基础。即使是在祸乱迭起的时代,士族文人仍然享有种种特权,尤其在政治与经济方面,他们高官显爵,衣食无忧,完全可以凭借优越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势力,尽情地享受声色,兴之所致地追求自由而理想的生活状态。 * * * * * * ——世 说 新 语【刘义庆】 作者简介 魏晋时期“名士”崇尚“自然”,主张适意而行,不受任何拘束,这是与当时的名教礼法不相容的。 他们超越名教、任性而为的重要表达方式就是尚欲任诞,如刘伶的“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