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某种分槽基础沉降原因分析与加固方案确定-建筑设计论文.PDF

某种分槽基础沉降原因分析与加固方案确定-建筑设计论文.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种分槽基础沉降原因分析与加固方案确定-建筑设计论文

中国月期刊咨询网 某种分槽基础沉降原因分析与加固方案确定- 建筑设计论文 某种分槽基础沉降原因分析与加固方案确定 杨贵永 摘要:本文介绍了某种分槽基础沉降原因分析与加固方案确定。 关键词:基础;沉降;注浆;纠偏 1工程概况 基础发生沉降的种分槽分两部分,即原建种分槽(建于1988年)和新建种分槽(建于2001年,未做岩土工程勘察)。 其高度分别为40m及47.8m,均为钢结构,基础形状分别为矩形(24m×52m)及园形(φ=12.5m),基础埋深分别为 4.3m及3.5m。 2现状情况 新建种分槽于2001年6月19日开始储水,并开始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数据显示,基础沉降速度较快,至7月1日最 大沉降量为173mm(2#种分槽7#号观测点),平均沉降量约147mm。从沉降规律上看,2#种分槽沉降量较大,1#、3# 次之,但均属均匀沉降。新建种分槽基础沉降引起地面多处产生裂缝,原建种分槽也随之发生沉降,楼梯间发生沉降 ,向西南倾斜。为阻止沉降进一步发展,于7月1日新建种分槽开始放水卸荷,放水后,经观测基础沉降停止,少数观 测点有轻微回弹。 3现场条件及分析 3.1现场条件 P=320MPa ΣQ=399360KN≈400000KN=40000t 基础底部位于第③层卵石层上,基础下主要土层自上而下为:第③层:卵石层,主要由灰岩碎块组成,圆及亚圆形, 一般粒径20~60mm,最大粒径300mm,充填砂类土及粘性土的20%,局部有砂类土及粘性土薄层,局部轻微钙质胶 结,稍密~中密,层厚2.5~3.2mm,fk=400KPa,层底标高114.2~115.92m。 第②-1层:湿陷黄土,黄褐~褐黄色,大孔结构,偶见蜗牛壳、钙质结核,土质不均,局部含砂类土及卵石薄层,软 塑~硬塑状态,层厚7.7~10.2m,中等压缩性,具高变异性,该层因浸水而接近饱和,湿陷性消失,强大较低,fk=12 0KPa,层底标高104.09~106.50m。 第②-2层:湿陷性黄土,与②-1层原为同一土层,但含水量较低,呈可塑状态,层厚9.3~11.6m,中等偏压缩性,具 很高变异性,硬塑状态,具体辎重湿陷性,fk=180KPa,层底标高103.15~106.08m。 ±0.000=121.800; 基础坚石底标高121.800-4.100=117.700。 第④层:卵石层,主要由灰岩碎块组成,圆及亚圆形,一般粒径20~50mm,最大粒径150mm,充填砂类土及粘性土1 0~25%,。中等钙质胶结,中密,该层在中东部缺失,层厚0.4~2.4m层底标高100.75~105.90m,中密。 第⑤层:黄土状土,黄褐色,大孔结构,偶见蜗牛壳,含约5~10%的钙质结核,局部有砂类土及卵石薄层,可塑~ 软塑,层厚2.1~3.2m,层底标高97.45~99.60m,中等压缩性,具高变异性,该层不具湿陷性。 第⑥层:卵石层,主要由灰岩碎石组成,圆及亚圆形,一般粒径20~80mm,最大粒径200mm,充填砂类土及粘性土 约15~25%,局部轻微钙质胶结,中密~密实,层厚1.1~1.8m,层底标高96.2~98.1m。 3.2土质情况分析 从上述地层情况来看,②-1与②-2层实为同一层,主要是由于含水量不同,造成其性质差异。由于②层土具有湿陷性 ,在该工程西半部,由于浸水湿陷性基本小时,产生较大变形,承载力较低,而在该土层基础的东半部,由于严重浸 水,湿陷性仍然存在,在浸水情况下仍然含很大湿陷性变形,但在湿陷性变形以前,承载力相对西半部较高。 3.3所建的种分槽对原种分槽影响分析 由于新建种分槽仅距原种分槽基础近40m之近,新建种分槽的附加重力会影响到原种分槽基础下的地基土,从而也会 产生使原种分槽地基产生额外的附加沉降,显然这一影响主要影响到原种分槽的西半部。 经计算,在距±0.00、13.5m处,新建种分槽对原种分槽地基产生的附加应力达46.8KPa,这一附加重力随着距新种分 槽的距离越远,其对原种分槽的影响越来越小,意即该影响主要对原分槽西部造成影响,使原种分槽产生不均匀沉降 ,从而造成倾斜。 4纠偏方案的选择 4.1倾斜现状 (1)东西方向。从所提供的资料来看,该工程整体上明显向西倾斜,东西沉降差达200mm左右,最大达到204.3mm,详 中国月期刊咨询网 见图1(其中部分点为拟合趋势)。 (2)南北方向。该工程整体上在南北方向也有一定倾斜,南北两端沉降差一般在50mm左右,最大为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