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地壳物质组成和运动.docVIP

高中地理教案:地壳物质组成和运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教案:地壳物质组成和运动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陆地和海洋 ●网络体系总览 ●考点目标定位 1.主要造岩矿物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2.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4.海水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 5.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海洋资源的类型及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7.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8.主要的水资源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9.陆地水体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10.生物、土壤在陆地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11.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12.生物、土壤在陆地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1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14.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 15.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及运动 ●知识梳理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组成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2.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主要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3.岩石及其成因 地壳中的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岩石。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比较 类 型 形 成 特 点 主要岩石 岩 浆 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玄武岩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 具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新的岩石 具片理构造 大理岩、板岩 思考讨论 石灰岩和大理岩有何不同? 提示:石灰岩和大理岩都是主要由矿物方解石组成的;但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的,比石灰岩硬度更大,光泽更亮,而且成分上也不同。 二、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 1.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同时进行,相互作用下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地壳运动的两种类型 (1)水平运动:引起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2)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使岩层出现隆起或凹陷。 3.板块构造学说 (1)地球上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这些单元叫板块。全球共分六大板块。 (2)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3)板块的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地区往往形成山脉、海沟、岛弧等。 思考讨论 未来红海面积会不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板块之间的边界有两种类型,一是生长边界,一是消亡边界。红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所以面积会扩大。 三、地貌 1.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 (1)褶皱:常常形成山脉。 ①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常成为山岭,但易被侵蚀成谷地。 ②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槽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大的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另一侧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 2.外力作用的地貌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流水 作用 ①冲刷坡面,例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②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 ①搬运侵蚀后的产物是泥沙;②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①山前形成冲积扇;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风力 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 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疑难突破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是什么? 正常情况下背斜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但在实际地貌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也是较常见的。教材对此现象有所解释,为助于理解,我们可做一个小实验:用一块长条橡皮,挤压两侧使之向上弯曲,其顶部会出现许多小裂纹(相当于背斜顶部);若向下弯曲,其中心(相当于向斜槽部)不仅无裂纹,反而更致密坚实。把这块橡皮联想为岩层,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而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掉,地势降低较快;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岩石更致密坚实,不易被侵蚀。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向斜处地势反而相对较高。 ●典例剖析 【例1】 (2003年春季全国文综,9~10)下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褶曲中,岩层的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