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中古诗词鉴赏.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综合探究 知识积累 宇轩图书 综合探究 知识积累 古诗词鉴赏 1.(2013·山西)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2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品析能力。要结合对诗句含义、意境以及诗人思想情感的把握思考。“割”字出现在描绘泰山的诗句中,就要思考此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小”字出现在全诗的主旨句中,要从诗人的情感、抱负角度思考此字的作用。 答案:示例:(1)一个“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接近即可) 2.(2013·临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4分)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2分)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2分)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能力。可从标题入手,结合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思考“谁”从军行,诗歌写了“从军行”的哪个或哪些方面。然后使用“什么人做什么事”的句式概括作答。(2)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雪暗凋旗画”写了色彩,从视觉角度描绘;“风多杂鼓声”是听到的,从听觉角度描绘。 答案:(1)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近即可) (2)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3.(2013·襄阳)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__________;“风正”,____。(2分) (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2分) 解析:(1)考查语言品析能力。要抓住题干中的“所见景色”四个字,结合对诗句描绘的画面的理解,回答“潮平”“风正”写出了怎样的景色。(2)考查对诗歌主旨句的理解能力。首先要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结合全诗内容,抓住关键词“乡书”分析诗人对故乡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两岸才显得宽阔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2)示例一:诗人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 4.(2013·广州)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解析:(1)考查的是对古诗词词语的理解。结合词句内容来分析即可。(2)考查的是对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把握。答题步骤:①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内容;②概括诗句构成的图景或意境;③分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了却:完成。可怜:可叹。 (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5.(2013·乐山)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2分) (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2分) 解析:(1)考查对诗句意境的描绘能力。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发挥想象,适当补充人物、情节,使画面感更强。语言表达要通顺、流畅、优美。(2)考查语言品析能力。可从修辞手法入手,结合句意分析该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另外,这首诗标题中含有“送”字,结尾诗句中再次出现,即为扣题。 答案:(1)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2)“送”字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