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宋词借景南宋借物叙事
北宋词借景南宋借物叙事
篇一:“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巩固训练·提能力
一、阅读鉴赏
(一)(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
- 1 -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
题。
采 桑 子
晏 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3.“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条简答。
答:
4.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浣 溪 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5.有人评价此词“诗中有画”,从词的上片看,这一评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
答:
6.词的下片,词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请做简要分析。
- 2 -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答:
(四)请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 桑 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谒 金 门
李好古[注]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末年人,自称“江南客”,著有《碎锦词》。
7.《采桑子》一词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两个典型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
8.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归来”,但它们归来时面对的景象各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二、名句默写
1. ,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春景》)
2.疑怪昨宵春梦好, 。 。 (晏殊《破阵子·春
- 3 -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景》)
3.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 (欧阳修《踏莎行》)
4.离愁渐远渐无穷, 。 (欧阳修《踏莎行》)
5.平芜尽处是春山, 。 (欧阳修《踏莎行》)
6.庭院深深深几许。 , 。 (欧阳修《蝶恋花》)
7.泪眼问花花不语。 。 (欧阳修《蝶恋花》)
答案解析
一、1.【解析】这首词除了“离愁难尽”是直接抒发深重的离愁别绪之外,其他的情感都寄寓在叙事写景的词句中。比如词句“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既忆起了曾经同榜及第的快乐更表达了好友相逢的喜悦;“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写出了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解析】此词的语言特色“飘逸”,一是表现在远在安徽滁州的欧阳修遥想远在四川荒僻的阆中如同神仙阆苑,令人神往,虚实结合,富有浪漫气息。二是“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出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闻说”二字说明要引入传说,“楼高”句设想将来不能望见老朋友的身影,写尽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
- 4 -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归因”题,有时要结合作者身世及注释进行分析,更主要的是应在诗中寻找原因。解答本题,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来分析“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即可。通过对词中“时光”“老”“离亭”“春衫”“酒”“西风”“淡月”“雁一声”等的理解和分析,可以得出“好梦频惊”的原因。
答案:①因时光流逝,容颜易老而惊梦。②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③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