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鞅,我想对你说,高中作文
商鞅,我想对你说,高中作文
篇一:高中语文作文素材 (38)
[名人小传——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商鞅被诬陷谋反,尸体处以车裂后示众。
商鞅:谁的成败
鲍鹏山
(一)
公元前361年,响应着秦孝公的号召,商鞅来到秦国。经过几番面试,终于获得信任,准备推行变法。可是秦国保守势力太强大,既得利益集团太顽固,要变革,先得造变法的舆论。于是,一场由秦孝公主持的高端辩论会——事实上是一场高层大论战,在孝公的宫廷开幕了。
辩论主要是三个人:主持改革的商鞅,反对改革的秦国权贵代表甘龙、杜挚,支持改革的秦孝公担任裁判。秦孝公既然已经有了立场,商鞅就不算孤独,事实上还占着优势。但是,秦孝公作为裁判,不能帮着他辩论,一对二,商鞅应该还是有些吃力。
但没想到,这次辩论近乎一边倒,商鞅面对的这两位秦国贵族理论家,看起来阵营豪华,最终却被证明,他们不过是鱼腩队,在商鞅面前,他们溃不成军,被打得满地找牙。
根据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和刘向《新序·善谋上》的记载,在秦孝公致开幕词后,个性躁急而胸有成竹的商鞅首先发言:
犹犹豫豫的行为不会成名,犹犹豫豫的事业不会成功。您此前定下的变法理念,施行它,不要怀疑,不要顾忌天下人的议论。何况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謷于民。就像俗语说的:“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可与乐成功。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什么是法?对人民有利的就叫法;什么叫礼?有利于事业的就叫礼。所以,对于圣人来说,只要可以治国,不法其故;只要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看商鞅的这番演讲,圣贤语录、民间俗语、名言警句喷涌而出,平心而论,他还真是一个大演说家,颇有希特勒、墨索里尼的风采。
我们稍微把他的这番演讲做一番整理,你会觉得他说的真是有理有据:
第一,做事不能犹豫不决,做人不能优柔寡断。
第二,智慧和道德高出常人的人,命中注定要被人非议和污蔑,不必在意。
第三,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人多不是力量,真理才是力量。敢于坚持真理的人才有力量。
第四,大多数人资质平平,德行一般,智不能料事,德不能担事;眼光不能看得远,胸襟不能容得多。所以,这些人不是我们事业依靠的力量,恰恰是我们需要抵制的阻力。
第五,做小事,可以和众人商量;做大事,只能自己决断。
第六,法也好,礼也好,其本质不在于一些条文和制度,而在于这些条文和制度背后的价值——治国和利民。价值永恒,条文和制度随时可变。
看了他这六层道理,我们还不得不佩服:说得真好。并且,正如商鞅所说,它们来自于“俗话所说”或古人的名言——也就是说,它们是社会事实的总结,是古老智慧对历史经验的概括。因此,他不仅说得有理,还说得有据,并且他这六层道理,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说得慷慨激昂,富有激情。
在这样的一番裹挟着名言警句的集束轰炸面前,本来就没有道德优势和知识优势的甘龙、杜挚一下子就被炸得晕头转向,只能被动挨打,最后丢盔卸甲,一败涂地。
我们也一样,看到这一番宏论,立即佩服得五体投地,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
商鞅赢了。一场由他设计、由他主导的改革在秦国拉开了序幕。
(二)
但是,十九年后,商鞅输了,输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但是——又一个“但是”——我们今天的历史教材和一些学者常常这样告诉我们:虽然商鞅本人失败了,他的政策却在秦国取得了成功,秦国终于灭尽六国,一统天下。
那么,秦国灭了六国,到底是谁“成功”了呢?
六国当然失败了,六国的老百姓从此必须忍受更加残暴的政权,也失败了。
但是,秦国人民赢了吗?他们赢了什么?
结论是:只有嬴氏一姓赢了。
(三)
不。我们再稍微耐心一点,只要再等十六年——这点时间对于一个朝代来说一点都不长,对于一个已有五百多年立国历史的秦国来说,更是一点都不长。
十六年后,嬴氏也输了。
秦,从秦非子算起,近七百年;从秦襄公算起,有五百多年——几百年的兢兢而强,几百年的发愤图强,几百年的不息自强,几百年的好胜争强,拿强用强——强到最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一统天下,唯我独尊,谁知道最后,竟是瞬间崩溃一败涂地?
这是一个从来不问人民幸福,只追求国家强大能攻,以满足贵族集团无厌贪欲的国家。
在他们单一目标追求“强大”的历程中,他们应该听听一个思想家冷峻的声音: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道德经·七十六》)。可惜的是,这样的功利第一工具第一的国家,是不需要思想家的。
一个有数百年历史,有一百多万军队的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输给了草根陈胜吴广,输给了半文盲项羽刘邦。还输给了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