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金融
第四章 ;本章需掌握的主要内容;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了解隋唐五代时期信用的创新与发展情况,重点是了解隋朝的政府信用(公廨钱),唐代的信用业务、信用工具、信用机构以及货币兑换业的产生和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的货币金融理论(略);二、隋唐五代时期的货币;隋文帝杨坚(左)和唐高祖李渊(右);●隋朝货币的统一与流通:
◆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铸行标准五铢钱,叫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属于年号钱,这是早期的隋五铢钱(P112)。
;隋文帝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钱;◆隋文帝统一铸造和发行开皇五铢钱,禁止其他钱币流通,在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实现了“钱币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结束了此前中国长达一百多年的币制混乱局面。;◆隋炀帝穷奢极欲,实行变相的通货膨胀政策,铸行成色及重量轻的五铢白钱,导致私铸和劣钱盛行,钱制败坏,隋朝“或剪铁鍱,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货贱物贵,以至于亡。”(《隋书·食货志》)。隋朝的“铁鍱皮纸”钱,是经过裁糊,成为厚纸板后使用的钱币。隋末的恶性通货膨胀对唐初的通货紧缩政策产生了影响。
◆谷帛等实物在隋朝尤其是隋末仍是重要的货币,;●唐代的货币制度及货币流通状况:
★唐朝中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相继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前代,货币、信用也随之出现了创新,传统金融有了显著的发展(P113-123)。
;★货币方面,通宝钱体制取代了五铢钱体制,年号钱取代了量名钱;白银的货币性逐渐增强;汇票、支票等信用工具产生,纸币的萌芽已经出现。
;◆新的通宝钱体制取代了五铢钱体制:
☆公元621年唐高祖币制改革的内容:
◇废除流通700多年的五铢钱(量名钱)。
◇仿照五铢钱外圆内方的形制以及5铢的重量铸造“开元通宝”钱(通宝钱或年号钱)。
◇规定通宝钱的大小、成色以及金属重量(见下图)。
; 开元通宝铜钱; 大唐开元通宝铜钱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1年)铸造。每枚重2铢4累(近似于汉代的5铢,因为唐代的衡制大于汉代),1000枚重6斤4两。10枚??1两,中国1两等于10钱的衡制来源于此。成色以铜为主,参杂锡和白镴。“通宝”是通行宝货的意思。 ;唐朝银质开元通宝钱;唐高祖时期的金开元通宝钱;☆唐高祖币制改革的意义:
◇这次币制改革用通宝钱取代名不符实的五铢钱,发展出了延续到清末一千几百年的新钱币体制。
◇总结了此前近千年中国钱币形制的变迁,再次肯定了钱币外圆内方的形制,规定了钱币的大小(直径2.4厘米)、重量(每枚铜钱重约5克)、成色(铜占83.33%,白镴占14.56%,黑锡占2.11%),这些规定成为以后历代王朝的铸币标准。
;◇结束了以货币金属的重量来命名钱币的历史,开辟了年号钱的新时代。避免了钱名重量与货币金属实际重量悬殊时带来的麻烦,通宝钱铸有相关朝代皇帝的年号,成为后世研究某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资料。
◇规定通宝钱每10文重1两,每一文重量称为一钱,1两等于10钱,这开创了后世“两”以下十进位衡法使用的先河,废除了铢、累等称量货币单位。
;◇开元钱以及后世钱币上的铸文,反映了中国书法的演变,为后世钱文书法提供了榜样,也为中国书法史研究提供了史料。
◇开元通宝创立后,唐代基本上没有变动过,此后到清末,中国的铜钱体制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这使得中国的钱币形制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唐五代白银的货币性增强,已出现正式进入流通的趋向:
◇有些大额支付都用白银,其他如租税、赏赐、进奉、布施斋僧、军费岁计官俸赎罪、馈赠、赈恤救灾、债务等等,也有时用白银,尤其在岭南交广地区,“买卖皆以银”。;◇唐、五代银币有铤、饼、钣、笏、笋、船形和银钱等。
◇1970年在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了银质“开元通宝”421枚,当时大概还不是通货。此外还出土了安庸调银饼等,属于上贡的租税性质银两。;银质开元通宝(背光) ;唐代·罗江县庸调四十两银饼;◆唐代罗江县庸调四十两银饼是目前唯一存世的、反映唐代租庸调制度的白银实物,四十两重。;◇1956年陕西西安大明宫又出土了苗奉倩、杨国忠进奉的五十两大银铤。1962年陕西蓝田县关村庙还发现一块“壹铤重贰拾两”的小银铤。
; 唐代五十两船型银铤一枚 ;唐代建中二年二月停减课料银五十两银铤一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信用工具出现创新,产生了汇票——飞钱或便换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支票——书帖。飞钱的出现为北宋初期信用货币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唐代货币与币制的改良及其特点(P114):
▼唐朝的币制延续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钱帛本位制,钱帛为合法货币 ,南诏、云南等地还用食盐、海贝,实物货币占有重要地位(P117-119),此时的金银也具有一定的货币性,另外,部分边远山区还进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