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ch2.ppt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土保持工程ch2

第6章 工程方法 6.2處理單元(Measures) 6.2.1 防砂壩(Check Dam) 6.2.2 梳子壩及開口壩(Slit Dam) 6.2.3 固床工(Ground Sill) 6.2.4 丁壩(Spur Dike) 6.2.5 堤防(Levee) 6.2.6 護岸(Revetment) 6.2.7 整流工程(Regulation Works on Torrent) 6.2.8 土壩(Earth Dam) 6.2.9 擋土牆(Retaining Wall) 6.2.10 土石堆置場(Soil Bank) 6.2.11 排水設施(Drainage Facilities) 6.2.12 沉砂池(Sedimentation Pond) 6.2.13 滯洪池(Flood Detention Pond) 2.1 防砂壩 2.1.1 定義 為攔蓄河道泥砂、調節泥砂輸送、穩定河床及兩岸崩塌、防止侵蝕、沖蝕、 抑止土石流所構築高度五公尺以上之橫向構造物。 2.1.2 目的 1. 攔阻或調節河床砂石。 2. 減緩河床坡度,防止縱橫向沖蝕。 3. 控制流心,抑止亂流,防止橫向沖蝕。 4. 固定兩岸坡腳,防止崩塌。 5. 抑止土石流,減少災害。 2.1.3 種類及適用範圍 1. 依構造或材料分類 (1)土壩 適用於流域面積小、逕流量小、壩址地質條件較差、現場或附近有豐富 可利用之土石材料者。 (2)木壩 林木豐富、交通不便、逕流量小、臨時搶修之小型構造物適用之。 (3)蛇籠壩 適用於荒廢小侵蝕溪流、交通不便或地滑地區、臨時搶修等。 (4)堆石壩 適用於現場或附近有豐富之可利用塊石材料、臨時搶修等。 (5)混凝土壩 適用於逕流或規模較大,且具永久性治理效能之構造物。 (6)鋼筋混凝土壩(含半重力式鋼筋混凝土壩) 利用鋼筋拉力特性以節省材料運送費用,增加效能之構造物適用之。 (7)卵石混凝土壩 適用現場或附近有豐富之可利用卵石材料者。 (8)格籠壩 適用於逕流量不大、地質條件較差、施工期間短,為透水型之永久性構 造物。 (9)梳子壩 適用於發生土石流溪流,利用其透過性,經常保持貯砂容量,以備攔阻 土石流之快速流動及粗大粒徑砂石。(註:另詳2.2 梳子壩及開口壩) 2. 依壩型之分類: (1)重力壩 (2)拱壩 (3)半重力壩 (4)透過型壩 2.1.5 設計原則 1. 位置之選定 防砂壩之位置,應依構築目的選定之。 (1)為固定崩塌地之坡腳,或溪流侵蝕引起崩塌者,以在其下游設置為原則。 但崩塌地點順著溪流距離較長,或河床坡度較陡者,常需二座以上之壩 工。 (2)溪流縱向或橫向侵蝕嚴重之區域,或兩岸崩塌距離較長者,則在侵蝕崩 塌區間內設置連續性壩。 (3)連續性防砂壩,最下游之壩址,溪床應為岩盤,否則應加強其下游河床 保護。 (4)對抗縱向侵蝕,以安定河床為目的者,應在河床刷深處或深處下游點設 置。 (5)溪流彎曲部之下游,具有侵蝕山腳、溪流寬大易生亂流者,在區間內以 固床工及整流工控制流心。 (6)攔蓄砂石為目的者,選在河寬較狹、其上游寬闊、河床坡度平緩之地點。 (7)為避免防砂壩興建後,下游產生沖刷或危及壩身之安全,壩址以在河床 及兩岸均為岩盤者為佳,但不得已必須興建在砂礫層上時,應加強其防 護設施。 (8)在合流點,為安定主流及支流雙方之溪床,則以設置在合流點略下游為 佳。 2. 壩軸方向 (1)直線河段之壩軸應與洪水時流心線垂直。 (2)壩址避免選在河道彎曲部,不得已時壩軸應與洪水流心線之切線垂直, 並加強壩翼之保護。 3. 計畫淤砂坡度 一般採用原河床坡度1/2~2/3,河床粒徑粗大者採用2/3,粒徑較小者用 1/2,砂或泥岩之河床則採用接近水平或水平之計畫淤砂坡度。 4. 高度 壩高之決定應以築壩之目的、淤砂坡度、壩址兩岸及上游地區之狀況,選 定最經濟有效之高度。 (1)壩高之決定應依壩址之地質狀況選定之。 (2)壩高之決定應參照上游淤砂範圍內土地利用狀況選定之。 (3)為防止崩塌地坡腳及既有工程構造物基礎受侵蝕為目的者,壩之高度以 其淤砂線足以保護崩塌地之坡腳及構造物之基礎為原則。 (4)以攔蓄砂石為目的者,應參照壩址之地形、地質及上游淤砂範圍內之現 況,選定經濟有效之壩高。 5. 溢洪口 (1)位置 原則上其中心點應在河床中央位置,並參照壩址上下游地形、地質、河 岸狀況、水流方向等因素予以選定,以不引起下游河岸沖刷崩塌為首要 條件。 ○1 兩岸及河床為良好之岩盤者,可不設壩翼。 ○2 兩岸基岩性質不同,或一岸為非岩盤時,溢洪口應偏向堅硬岩盤岸。 ○3 溢洪口之設置,應使水流遠離崩塌地。 (2)形狀 矩形、梯形、拋物線形。 ○1 溢洪口之形狀,一般採用底部水平之梯形斷面,兼有其他用途者得依 其需要設計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