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叙述:知识分子的难度与限度.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底层叙述:知识分子的难度与限度

难度·限度·单向度 ——论当下知识分子的底层叙述困境 江飞 摘 要:当下知识分子的底层叙述困境在于知识分子无法在身份和情感上获得与底层平等对话的平台,存在着需要超越的难度和限度,而单向度的叙述则造成当下底层叙述无法呈现出底层生活的某些本质和真相。重建立场重温人道主义价值关怀身份的焦虑是我们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担忧。知识分子就完成身份的定位,也解除身份焦虑《身份的焦虑》阿兰德波顿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结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般地剖析身份焦虑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莫言 “作为老百姓的写作”,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自己的姿态,消弭作家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这有点像新写实主义倡导的“零度写作”,但与“零度写作”相比,这种想法对于作家自身有更高的要求。因为“零度写作”虽然还原了现实,但还是“写作”,作家还带有一种姿态或者身份,而“作为老百姓”就不应该有这种“身份”。这种想法的坚持,对越是功成名就的作家难度越大,因为“身份”意识附身的时候往往是不能自已的,由身份而产生的派也往往是身不由己的。06年年初的时候,我就发现经过手头的稿子绝大部分都是写底层的。熟悉农村的作者在写,熟悉城市的作者也在写,擅长底层的在写,不擅长的也在写,有一天甚至看到四篇关于矿难的小说。有的小说很明白,作者连矿难最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但这不妨碍他在小说里接二连三地讲述一个个苦情的段子,无事不用其惨极;而且这个惨已经形成了套路。你清楚地看到这些小说,不仅是矿难,还有其他底层故事,主要的任务是追逐一件件悲惨的事,人物在小说中成了承受苦难的道具。而这些苦难完全是待在空调房间想像出来的。(14)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叙述主体来说,伪苦难叙述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盲从跟风。当底层题材成为有利可图的新鲜资源,当底层写作成为捞取利益的工具并进而成为意识形态的时候,谁也无法阻挡作家们向风而动,于是,撞车,相似,概念先行,图解生活,几乎所有作品都在写悲惨、苦难、写家破人亡、写青黄不接,写屋漏偏逢连阴雨,不断将苦难叠加、堆积,推向极至,仿佛底层只剩下了一张苦瓜脸,而他们的困惑、欢笑、卑微的满足、阳光底下的希望都仿佛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实际上,他们不仅仅是底层的一员,还是人类的一员,一个正常人的侧身、背影、灯光亮起的那一刹那内心的惊喜到哪里去了? 第二,缺乏体验。在今天,有些作家既没有底层经验,又缺少底层关怀,只因题材热门、“政治正确”,也来分一杯羹,寻求“入场”的捷径,而像赵树理、柳青那样一辈子真正融入社会底层之中,把底层切切实实内化为自己生命体验的作家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恐怕只能借助想象、虚构,在空调房里敷衍出所谓的“苦难底层”,他们虽然充满着良知和正义感,满怀着对底层的人文关怀,但是走马观花所获得的底层生活注定是主观、片面、肤浅、不真实、不可靠的,更谈不上对底层百姓的生存现状和精神世界有着怎样切实的理解与把握。 底层的情感和人类普遍的情感是一致的,底层情感的空间并不因为底层的困顿而消失,相反它的呈现和表露显得比非底层的情感更加多样丰富,但也可能因为其边缘状态而受到压抑、忽略甚至剥夺,成为情感的单一,甚至存在的虚无。萨特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如果我们只偏重于人类处境中黯淡的一面,只看到下贱、卑鄙和低劣,而忽略了人性中某些仁慈而美好的内涵,那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虚伪。说到底,与社会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则相关的“底层”首先需要的是朴素和诚恳,朴素和诚恳未必能成就多么伟大的作品,却可以保障“底层”沿着一条健康的途径发展。知识分子重建立场重温人道主义价值关怀2005(3)。 (13)李建军:《小说伦理与中国经验》, http:///xrppj/lijianjun/ljj012.asp.。 (14)徐则臣:《关于底层和底层文学》,/blog/user1/4/archives/2006/541.html。 (15)陈晓明:《人民性与美学的脱身术——对当前小说艺术倾向的分析》,《文学评论》,第112页,2005(2)。 (16)刘继明:《我们怎样叙述底层?》,《天涯》,第34页,2005(5)。 (17)吴亮:《底层手稿》,《上海文学》,第96页,2006(1)。 [作者简介]江飞(1981-),男,安徽桐城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地 址]:安徽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邮编]:246133 [电话难度·限度·单向度——论当下知识分子的底层叙述困境 作者:江飞 1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