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杂志推出中国特辑选出了十位中国科学之星文图
《自然》杂志推出中国特辑,选出了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顶级空间科学官员胸怀远大研究计划
吴季:冲上云霄
在吴季的办公室里,摆设着一系列航天器模型,其中包括执行了中国首次探月任务的嫦娥3号探测器和玉兔号月球车。2013年12月的那次远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并表明了中国在航天探索方面的雄心壮志。但对从2003年起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的吴季来说,更大的转折点发生在探月任务的将近三年前。
2011年1月11日,吴季得知他的中心,也是中科院下属机构之一,获得了一笔资金,支持研发一系列用于科学探索的航天器。吴季和其他人表示,在那以前,中国几乎所有航天任务的主要目的都是提升国家形象,或者展示技术优势。
2011年的这一通知是十多年来的研究、说服和国际合作的结晶。这主要是吴季的功劳,也是中国科学事业的一个新纪元。“中国已经改变了方向,并已成为了航天领域最重要的成员。” 欧洲航天局前科学部主任罗杰-莫里斯·博内特(Roger-Maurice Bonnet)表示。他是中国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顾问,并在非营利组织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担任科学家。
目前,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已启动了两项新计划。其中一项是悟空号,一颗旨在搜索暗物质粒子——人们认为暗物质占据了全宇宙所有物质的85%——的探测卫星。吴季表示:“每天都有新的数据被传输回来。” 他还说,在今年年底,悟空号团队有可能会宣布一项足以“登上科学史册”的发现。
在2016年的下一个任务是全世界首个研究量子纠缠现象的空间实验,并将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HXMT能覆盖大片天空,比起其他宽视场望远镜来说,对能量较高的射线有着更高的灵敏度。
自2011年起,这些航天任务的资金投入总计达30亿元左右(约合4.55亿美元)。吴季说服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央政府的管理层,使他们相信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提议的这些基础空间科学项目会带来突破性的发现,并得到了资金。他的主张也与政府倡导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的步调一致。
对吴季个人来说,他非常注重强调中国的研究工作必须依靠科研的内在价值,而不仅仅是其对国家的重要性而获得称赏。他说:“没有中国的空间科学这回事,只有科学。”
对空间研究项目来说,申请资金一直是个难题。因为资金是以五年为周期发放的,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研究团队还来不及成熟。但吴季相信空间科学会得到更稳定的支持来源——尤其是如果最近的那些卫星产出了理想的结果的话——因为中国的政治家和公众都愈发意识到了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吴季说:“我们是个大国,应该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叶玉如:牵线搭桥
在她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叶玉如一直在牵线搭桥。叶玉如出生于香港,她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了博士学位,研究神经递质,并在那时找到了自己的科研志向。然后,她跨界进入生物技术行业,探索支持神经元存活和发育的神经营养因子。1993年,她携知识和经验回到故土,并加入了刚刚成立两年的香港科技大学。
她说,搬到一个不以研究著称的地方“被认为是很大胆的举动”,但她想为香港做出贡献。自那时起,她通过自己的领导和研究工作,促进了香港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我睡得非常少,”叶玉如说,她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她还称赞了自己的支持团队。“当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时间就过得飞快。” 她很大一部分的工作时间都与自己的大型研究团队共同渡过;这支团队横跨了基础神经生物学和神经性疾病的转化研究等领域。
回国以来,叶玉如见证了巨大的转变:香港在1997年回归中国,她也见证了中国大陆科学的蓬勃发展。现在,叶玉如正在搭起一座沟通大陆的桥梁:她希望能接触到大量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人口,以推进临床研究;培训同时具有临床医学和研究技能的人才,并在中国正在开展的一项大型脑计划中的承担重要角色。“我告诉我的学生们,有时你并不知道研究会带你走向何方。”
崔维成:深海蛟龙
崔维成永远不会忘记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下潜。四年前,他乘坐蛟龙号深潜器,达到了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的深度。崔维成说:“那里十分荒芜,但有种奇异的美感。”他是载人深潜计划的领导者之一。
蛟龙号使得中国成为了少数几个有能力探索深海的国家之一。蛟龙号得名于神话中的海中巨龙,它的下潜深度大于所有其他现役中的研究型载人研究深潜器,让中国得以探索99.8%的洋底。
“这象征着中国在深海研究领域日益增加的雄心壮志和领导能力。”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地球物理学家林间表示。直到最近,中国的海洋研究还主要聚焦于海岸水域和近海水域。但出于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以及在有关海域的国际争端中取得更有力立场的目的,中国正在提升对深海科学研究的支持。
崔维成目前就职于上海海洋大学,他的目标是到达地球上最深的所在:深达110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挑战者深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正领导着建造一艘更抗水压的三人深潜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日本-温泉.DOC
- 日月潭水库.PPT
- 日本莳绘艺术通识1教学大纲-中华医事科技大学.DOC
- 日本史简介.PPT
- 日本必买保养品推荐―4大日本超好用敏感肌系列保养品-东京攻略.PDF
- 日用化妆品POP纸质展示台结构设计 - 湖南工业大学期刊网.PDF
- 日间部合计进修部合计林口校区合计全校合计含嘉义硕士班四技日间.PDF
- 早会2011永安期货.PDF
- 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招股说明书-中国证监会.PDF
- 日常异动单据建立订单.PDF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