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懂叙事性散文,无外乎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悟作者的人生经验,使自己与作者精神
懂叙事性散文,无外乎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悟作者的人生经验,使自己与作者精神
篇一:散文创作的体悟(三)
散文创作的体悟(三)
刘毓民
一
前段时间,曾有文友提醒我:让我总结总结我的散文随笔写作心得,也归纳归纳创作实践过程中悟出的一些技巧。有时间去他们那里讲讲课,作作报告。
说心里话,对于文友的邀请,我的确感到意外,同时也感到茫然。我虽喜欢写作,但我却很少回过头来思考写作的技巧,更没有匠心独运的创意和设计。因此,让我遑论技巧,大谈感悟,我觉得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
鸭子上架,要赶。但得看是何种鸭了。年轻的,不赶也上架;中年的,呦喝也会上去;老了的,毛脱落了,扇扇翅膀,要飞上架,也得折腾一阵子。我是个脱毛的老鸭,尾毛没了,翅膀也没几片羽毛,扑扇一劲子,无非是原地打旋。鸭子得看胖瘦。瘦了,尚且能够。胖了,肥了,老了,怕就比登天还难。我不仅胖肥腰圆,赘肉耷拉,而且失却了多彩的羽绒。我上砧子可以,上屠宰场也行,上蒸锅也不掉价。炖炒烤,炸煎蒸,都不是什么问题。我不怕铡刀,不惧刑具,不怕竹签指缝,也不会怕老虎凳,唯独惧怕的,是让我在广庭大众面前,卖我的狗皮膏药。
我不是海绵,吸不了那么多水。我不是醢子,盛不了那么金贵的佳釀。我几斤几两,我心里有数。我是个碟子,浅碟。勺水见?不说,连肠子肚子心肝脾肾全都呈现出来来。我忌惮的,不是怕人前丢人,不是怕妄语痴狂,而是怕让我从不含水的海绵里,非得挤出文学的汁汁汤汤来。
何谓?文?简单些讲,无韵无辙之文,就是散文。在我国后汉之后,中唐以前,为文多赋骈,押韵多。韵文写作,掣肘麻烦,限制多,框框多。写个东西,为合韵之需,动辄成为妇人的缠脚布,臭臭长长,难以三言两语入主题。这种文章,词藻华丽,修辞铺排,音乐感强,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两晋后,骈文日盛,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误入了形式主义歧途。内容也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哼哼唧唧,无病呻吟,使文风脱离社会主轴,堕落颓靡了。它的弊端在于,不能很好反映生活,很便捷地表情达意。而散文的出现,就适应了这个要旨,于是慢慢兴盛起来。
散文之于骈体文,形式灵活多样,不再拘泥于古法古套的束缚羁绊了。松绑了的散文形式,很快就成当时文化人的快餐,并迅速发展起来。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散文运动的开拓者与实践者。尽管他俩在政治上观点对立,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对手。刘禹锡、柳宗元,是王叔文变革的主要干将。而韩愈,则是这场政治变革的极力反对者。尽管如此,韩愈与柳宗元、刘禹锡在散文的倡导与发展上,认识是相近的。苏轼曾这样评价韩愈的散文:文起八代之衰。这个文,指的是别于骈赋之文的散文,衰,指的是自东汉以来流行的骈体文章衰落。
到北宋,许多文人在韩柳古文运动基础上,有所继承,有所创新。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都是散文继续发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散文推动发展上,欧阳修作用最大。在写作实践上,东坡成就最高。
唐宋古文运动,是一场散文创作的复兴。因为先秦诸子散文,兴起更早,影响更大,范围更广。唐宋八大家,以及元明清三朝,散文总体而言,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归有光、张溥、方苞、姚鼐、龚自珍等。
其间,形成了很多创作风格近似的地域性流派。而以方苞、姚鼐、刘大櫆等为代表的桐城派,则是清中叶最具影响力的散文流派。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倡导
“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主张语言上的雅洁,使中国散文创作登上了新的巅峰。直至五四运动白话文兴起,传统意义上的散文才渐行渐远。这个散文,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散文。它是文言文体例,就是我们常说的古文。骈文也罢,赋辞、古文也罢,都是那个时代里精英贵族的专属品,也是官宦豪绅享用的文化盛筵,与普通百姓,与广大民众,毫不关联。
二
今天我们所说的散文,是指小说、诗歌、戏剧、电影文学之外的文体表现形式。散即松散,也就是散文无须韵律,不讲究排比,不受束缚,不受限制,灵活自由,这样的文体,故称作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范围广泛,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限制,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描写、可叙述,可托物、可抒情,亦可进行议论。作者可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的神,应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一篇散文,主题思想一旦确定下来,无论是选材还是表现方式,都必须围绕中心思想来展开。也就是说,材料必须服务服从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至于怎么表达,怎么围绕,采用何种写作方式或技巧,那是作者自己的事了。怎么能充分表现,怎么能凸显主题,作者就应穷其所能,把你所要表现的主题,彰显高扬起来。
散文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叙事、抒情和议论三种。通讯、特写、传记、报告文学、游记,一般归为叙事散文类;以议论为主或夹叙夹议的,现在称作杂文。剩下的抒情类散文,相对比较独特,因此,散文的帽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