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改造和突破新思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药改造和突破新思路

农药新理念:蜕变与突破 农药的蜕变 众所周知,狭义的农药定义是指用于控制或防治农田病、虫、草、鼠等各类对农业生产具有危害的农田有害生物的天然存在或人工合成的物质。而农药的使用规模或数量由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决定。(1)病、虫、草、鼠等农田有害生物的发生规模(需求水平);(2)农药成分的生物活性(用药量);(3)农药成分的持效期(用药次数)。 现阶段农药产品科学发展方向或目标,基本概括为:生物活性更高,持效期更长,对环境更友好,对人、畜毒性更低。自从2005年大量高毒品种逐步取缔以来,有效或高效化合物替代产品层出不穷。时止今日,各种大宗作物病、虫、草、鼠等农田有害生物均处于有效控制范围之内,非特殊年份难以大规模发生。 (1)水稻杀虫剂市场分析 自2006年以来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呋喃虫酰肼等一大批高效农药成分的大量推广及使用,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连续五年来未大规模发生,且有发生量越趋减少的势头。同样,自上世纪90年代末吡虫啉成为防治稻飞虱的主要成分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稻飞虱,尤其是褐飞虱的大发生。而2004年以后吡虫啉由于抗性发展逐渐失去对稻飞虱的控制能力,并由此严重导致了2005年、2006年全国范围内水稻稻飞虱的大爆发。带来的水稻生产损失和惨象至今仍让大家历历在目。但当2007年后吡蚜酮、噻嗪酮、毒死蜱和噻虫嗪等有效药剂成为稻飞虱防治主要产品后,稻飞虱,尤其是褐飞虱的发生规模迅速下降,且年趋减少。 总之,在一大批高效药剂的成功控制之下,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水稻主要害虫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再难以规模发生。即使局部区域存在爆发迹象,也注定会被诸多高效药剂迅速扑灭,而难以扩大为害。单从用药次数表现,自2007年以后,水稻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基本每年递减1~2次。 以此类推,近年来小麦蚜虫,棉花蚜虫、害螨,北方果树蚜虫、蚧壳虫、潜叶蛾等害虫的年趋减少原因也是同出一辙。而不是农药行业各层面或芸芸众生所谈、所论的气候因素、害虫遗传基团改或虫害自身生物规律变化而导致。 由此预见:目前各类大宗作物害虫大爆发的主要前提将是现有主流农药成分抗性的迅速发展,最终失去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其次是原本不存在防治需求的次要害虫,由于各种原因上升为主要害虫,如2011年北方的二点委夜蛾大爆发及部分区域水稻大螟的局部爆发。 (2)北方果树杀虫剂市场分析 自从2003年以来,由于苯醚甲环唑的大量推广及使用,原本发生严重的梨树主要病害——黑星病,近十年来始终处于有效控制内。病原菌基数持续下降,已基本沦为梨树次要病害;随后,由于戊唑醇等一批更为准确、高效的三唑类药剂介入,原本发生严重的苹果褐斑病等中后期病害自2008年以后也再未大规模爆发。且由于苹果多年来用药日趋规范及习惯的养成,保叶、保果成功,树势也逐渐恢复,横行多年的苹果腐烂病近几年发生量也略有下降。所以,新型农药成分的不断介入,导致北方果树用药日渐模式化、标准化并集约化,年用药次数较2006年前后也下降明显。 农药科学的不断发展,使农田主要有害生物已处于农药的有效控制之内。从而,有害生物发生规模逐年萎缩,导致农药需求水平逐年降低;新成分农药活性不断提高也注定单位用药量的降低;新成分农药持效期的不断延长也导致用药次数的不断减少。所以,如果狭义的将农药功能仅局限为控制或防治农田有害生物,则农药科学的发展,将直接导致农药使用总量的降低。 农药发展阶段及终极目标 回顾近二十年来农药的科学发展历程,如果我们只针对农药功能的判定标准,可明显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PestControl(有害生物控制) 有害生物控制是最狭义的农药功能定义。即通过控制农田有害生物的发生,以达到减免产量损失的目的。 在该阶段,农药基本仅发挥救灾物资的功能。农药的使用目的仅局限为挽回因农田有害生物发生而导致的产量损失。目前农药领域大部分从业人员对农药的认知仍停留于此。 第二阶段:CropCare(作物保护) 作物保护在概念上对农药提出了新的功能,也使农药使用的目的不仅在于保护作物免受生物因素(农田有害生物)危害,更要保护作物免受非生物因素(不良的生长环境)的危害,进而减免产量损失。 在该阶段,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药”的定义。也即除控制农田有害生物发生外,赋予农药“保健”的全新使命。其主要内容为抗寒、抗旱、抗盐碱、抗干热风及抗植物生理因素导致的早衰等。总之,就是通过农药的使用,以提升植株对各类不良生长环境的耐受能力,保证植株健康生长,并最终达到丰产目的。即农药使用后不仅要减免因农田有害生物导致的产量损失,还要减免因不良环境导致的产量损失。 目前,市场农药成分中已有不少成分基本可满足这一要求。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氰烯菌酯。该成分不仅可高效防除小麦赤霉病等镰刀菌病害,还可提升小麦抵御干热风、避免小麦灌浆期功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