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形象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文学形象研究

* * 狐、鬼形象研究 一、“涂山九尾白狐”:瑞狐的标识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载: 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厖厖。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涂山氏是夏部族以外的氏族或部族,以狐为图腾。“王之证也”,说明九尾白狐属瑞兽;“成家成室,我造彼昌”,不仅表明能带来美满婚姻,而且预示子孙繁盛;“白者,吾之服也”,白色与禹之“服”一致,《淮南子》云:“狐白之裘,天子被之而坐庙堂。”禹终于娶狐,完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人狐之恋。 二、“阿紫”:妖狐的原型 干宝《搜神记》记载: 后汉建安中,沛国郡陈羡为西海都尉。其部曲王灵孝无故逃去,羡欲杀之。居无何,孝复逃走。羡久不见,囚其妇,妇以实对。羡曰:“是必魅将去,当求之。”因将步骑数十,领猎犬,周旋于城外求索,果见孝于空冢中。闻人犬声,怪遂避去。羡使人扶孝以归,其形颇象狐矣,略不复与人相应,但啼呼“阿紫”。阿紫,狐字也。后十余日,乃稍稍了悟,云:“狐始来时,于屋曲角鸡栖间,作好妇形,自称‘阿紫’,招我。如此非一。忽然便随去,即为妻,暮则与共还其家,遇狗不觉。”云乐无比也。 道士云:“此山魅也。”《名山记》曰:“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名‘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 《说文解字》:“狐,妖兽也,鬼所乘之。”从瑞兽到妖兽,这是根本性的变化,说明狐走下神坛,走向世俗。 《玄中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王灵孝被狐魅于“空冢”,“乐无比也”,属典型的狐祟人。干宝对狐没有作正面介绍,虽有“作好妇形”,且“自称阿紫”,但都是王灵孝说的,是不是真有狐化美妇?或王灵孝精神失常?对于前者,如果真的,此狐当有百岁,但如何变化为人,没有交代,只能说明:当时已有“狐可以变化为人”这一概念;对于后者,精神失常也有可能,“羡欲杀之”,理由已很充分。 此外,狐与“淫妇”联系,显然与传统的美女近淫、女人祸水有关,是男性社会对女性既期盼又畏惧,进而轻视的一种心理偏见。 三、《任氏传》:情狐的颂歌 沈既济说:建中二年,既济自左拾遗于金吴。将军裴冀,京兆少尹孙成,户部郎中崔需,右拾遗陆淳,皆适居东南,自秦徂吴,水陆同道。浮颍涉淮,方舟沿流,昼宴夜话,各征其异说。众君子闻任氏之事,共深叹骇,因请既济传之,以志异云。 “征其异说”、“以志异云”,说明唐传奇的创作重心已由六朝的“征史”转向“尚奇”。 “任氏,女妖也”,小说开始,作者便点明身份。初遇郑六,“时时盼睐,意有所受”,分明狐妖惯技,后世遇狐作品多用此模式。任氏不同于“狐妖”:“凡某之流,为人恶忌者,非他,为其伤人耳。某则不然”,委身郑六,没有考虑门第、权势和才貌,更不出于性淫;面对韦崟强暴,她百般抗拒,绝不苟且;明知“不利西行”,却在郑六“固请”之下赴任,最后命丧猎犬。 “嗟乎,异物之情也有人焉!遇暴不失节,徇人以至死,虽今妇人,有不如者矣。” 任氏与阿紫:一为情,一为淫;一为善,一为恶;一为情而死,一致人以祸。“狐妖”的淫邪之性在沈既济笔下荡然无存,一个极具人性、人情的,美丽而善良的,对爱情忠贞不二甚至不惜牺牲自身性命的情狐——任氏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四、《聊斋》:传统狐意象的颠覆 《聊斋》491篇,涉狐86篇。“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这是鲁迅对《聊斋》总的评价,也是蒲松龄写狐的特色。蒲松龄不仅改变了传统狐的媚人、祟人印象,突出了狐的善良之性,而且写出狐的“多具人情”之态,使人“忘为异类”;狐与人的关系改成狐主动接近人类,不是越墙而来,就是推门而入;狐与人的交往大多带着美好愿望,或帮人重振家业,或给人精神蔚藉……总之,蒲松龄笔下一个个美狐的出现,给人惊喜之时,也是对传统狐意象的一次彻底的颠覆。 如《娇娜》,叙孔生雪笠与狐仙皇甫一家事。 娇娜“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生望见颜色,嚬呻顿忘,精神为之一爽。”“把握之间,觉芳气胜兰。”但明伦曰:“娇娜能用情,能守礼,天真烂漫,举止大方,可爱可敬。” 看到娇娜遭难,孔生“急跃离地,以剑击之”,娇娜得救,而孔生殒命。娇娜“撮其颐,以舌度红丸入,又接吻而呵之”,这一举动,成为全篇精彩之笔。但明伦评曰:“人为我死,我何敢生。撮颐度丸,接吻呵气,报之者不啻以身矣。生即不苏,不已得死所哉!”此说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