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丙酮丙烯酰胺合成
实验一 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合成
双丙酮丙烯酰胺(Daceton acrylamide, DAAM),别名:双胺-N-(1,1-二甲基-3-氧代丁基)丙烯酰胺, 分子式C9H15NO2,分子量169.22。DAAM为白色或淡黄色片状结晶,熔点56.5~57.0℃,沸点120℃,闪点126℃(开放式);粘度17.9 cp (60℃),比重0.998(60℃)。
双丙酮酰胺的结构式
双丙酮丙烯酰胺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除可用作均聚物之外,还可作为聚合物改性用单体进行共聚。可与其共聚的单体主要有,甲基丙烯酸甲脂、苯乙烯、乙酸乙烯脂、氯乙烯、马来酸酐、硬脂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偏氯乙烯、丙烯腈、甲基乙烯基酮、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乙脂、丙烯酸丁脂、丙烯酸-2-乙基己脂、丁二烯等。这些均聚物和共聚物用途十分广泛,如用于涂料、胶粘剂、日化、环氧树脂固化剂、感光树脂助剂、纺织助剂、医疗卫生等领域。随着技术进步和发展,双丙酮丙烯酰胺新的应用领域逐渐得到开发,因此双丙酮丙烯酰胺应用领域逐渐得到开发,双丙酮丙烯酰胺应用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1 实验目的
1.学习回流、蒸馏、搅拌、控温、萃取、重结晶等操作在合成中的综合运用。
2.学习探索有机产品工艺条件的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1.2 实验原理
1. 二丙酮醇的合成
2. 噁嗪硫酸盐的合成
反应历程:
3. 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合成
仪器药品
250mL四口瓶, 100mL滴液漏斗,250mL梨形分液漏斗,抽滤装置,100mL锥形瓶,100mL烧杯,500mL烧杯,显微熔点仪。
丙酮,丙烯腈,浓硫酸,甲苯,氢氧化钠,PH试纸
1.4 实验步骤
1. 噁嗪硫酸盐的合成
四口瓶中安装上机械搅拌、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温度计。取0.5mol丙酮,按照n丙酮:n丙烯腈:n浓硫酸 = 2:1.2:2.2的比例称取丙烯腈和浓硫酸(代表摩尔数)。【29g:32.4g:107.8g】将浓硫酸加入250 mL四口烧瓶中。将丙烯腈与丙酮混合,加入滴液漏斗中。将反应瓶放入冰浴中,开动搅拌,将滴液漏斗中液体慢慢滴加到反应瓶中,约1小时左右滴完,滴加过程中保持温度0~5oC。然后将温度缓慢升温至40~42oC,保持温度反应3小时。降温至15oC。
滴液漏斗中加入80 mL丙酮,搅拌下滴加到反应瓶中,控制滴加速度,使温度不超过20oC。加完后搅拌1小时。抽滤,得到白色固体。用10mL 丙酮洗涤2次。所得固体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过夜。称重,计算产率。
2. 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合成
将所得的噁嗪硫酸盐溶于50 mL水中,加入四口瓶中,并加入80 mL 甲苯,开动搅拌混合均匀。根据噁嗪硫酸盐的重量,称取适量的NaOH配成饱和溶液用于中和噁嗪硫酸盐。将所配溶液加入滴液漏斗中,慢慢滴加到四口瓶中,滴加过程温度不超过20oC。 加完后搅拌0.5小时。将混合物转入分液漏斗中,静止分层。有机层蒸馏出约40 mL甲苯,剩余物转移到烧杯中静止冷却,析出固体。抽滤,干燥,称重,测熔点。
3. 合成工艺条件研究
按照上述步骤,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将保温反应时间分别变为2小时,4小时,5小时进行反应,记录产品的产量和熔点。
按照上述步骤,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将反应温度分别改为30 oC、50 oC、55 oC进行反应,记录产品的产量和熔点。
数据处理
将每次实验所得产品的产量(g)对反应时间(t)及反应温度(T)作图,找出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最佳条件。
1.6 思考题
1. 反应开始时,为什么要控制温度0~5oC?
2. 该反应容易发生哪些副反应?
参考文献
1. Organic Syntheses, CV 1, 199
2. 苏碧泉,盛丽,牛克彦. HYPERLINK 6/kns50/detail.aspx?filename=SYHH200304003dbname=CJFD2003filetitle=%e5%8f%8c%e4%b8%99%e9%85%ae%e4%b8%99%e7%83%af%e9%85%b0%e8%83%ba%e7%9a%84%e5%90%88%e6%88%90 \t _top 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合成[J]. HYPERLINK 6/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5%bd%93%e4%bb%a3%e5%8c%96%e5%b7%a5Value=SYHH \t _blank 当代化工 , HYPERLINK 6/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