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人吉顼不应列入酷吏传毕业论文
吉顼(?——约700年),唐朝洛州河南人(今河南洛阳人)。进士出身, 官至宰相。《旧唐书》一百八十六卷和《新唐书》一百一十七卷都为吉顼立了传。有所不同的是,在《旧唐书》中,吉顼是与武周时期一些恶名昭著,罗织冤狱的酷吏如来俊臣、索元礼、周兴等人一起列入《酷吏传》的,而在《新唐书》中,吉顼则以宰相的身份与裴炎、李昭德、魏玄同等人共列一传。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吉顼应当算作酷吏吗?吉顼这个人在当时究竟扮演的是怎样一个角色?《旧唐书》与《新唐书》对他的评价,哪个更为妥切?对以上这些问题,前人均未作过探讨①(此为“注释”)。
一
要探究吉顼是否应当算作酷吏,首先就要从“酷吏”这个词的具体涵义谈起。酷吏现象是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历史现象。史学大家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首次提出了“酷吏”这个词,首次为酷吏立传。在《史记·酷吏列传》中共记载了西汉时期以酷刑峻法为统治工具,以凶狠残暴制狱著称的十二个有名的酷吏。在谈到这个词的由来时,司马迁指出汉武帝一朝的十吏“皆以酷烈为声”[1]P3154(此为“参考文献”),其中五吏“又以斩杀束缚为务”[1]P3146,“以恶为治”[1]p3151,故吏以“酷”名。汉武帝前期的酷吏仅限于峻法、曲法,如《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载的郅都,他“独先严酷”[1]p3133,首用严刑酷法,族灭瞯氏首恶,而且他“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1]p3133,被称为“苍鹰”,这是“峻法”的表现;而西汉酷吏张汤则是曲法的代表,这个人集司法、监察大权于一身,一贯曲解法律以阿谀皇帝,带头破坏司法、监察,带坏属僚,破坏了法律的尊严和稳定性。此外他又制定“告缗令”等法令残酷压榨人民,使得后来的酷吏大仿张汤。到了汉武帝中晚期,酷吏则干脆非法,用屠刀、监牢等代替律令,逢迎皇帝旨意,以滥用酷刑,滥杀无辜为能事。如西汉的酷吏王温舒,这个人就善于阿谀皇帝,滥用酷刑,残忍嗜杀,使得被杀者“流血十里”[1]p3148,在当时被称为 “虎冠之吏”。由此可见,司马迁首创“酷吏”这个概念时便赋予这个词两层涵义:一是指官吏打击权豪手法严酷,不避权贵,如郅都;二是指官吏滥用酷刑,残暴嗜杀,如王温舒。自《史记》后,《汉书》、《后汉书》、《魏书》、《北齐书》、《隋书》等正史都专门为酷吏立传。但自《魏书·酷吏列传》起,其中所载的酷吏形象多侧重于酷吏一词涵义的第二层意思,即多指的是滥用酷刑,残暴嗜杀的官吏。如在《魏书·酷吏列传》开头称其所记载的官吏“刑禁多设”,“为吏罕恕之诚,当官以威猛为济”,“治任刑罚,肃厉为本,猛酷之伦”。[2]p1917《北齐书·酷吏列传》中称其所记载的酷吏审案“未有深察是非,莫不肆其情欲,至于详观水火,更佩韦弦“凡厥所莅,莫不懔然。居其下者,视之如蛇虺,过其境者,逃之如寇仇。与人之恩,心非好善,加人之罪,事非疾恶。其所笞辱,多在无辜,察其所为,豺狼之不若也。无禁奸除猾之志,肆残虐幼残之心,君子恶之”[4]p1691。意思是在隋朝横行的酷吏多是无才无德之辈,大多残忍嗜杀,制造了无数冤狱,察其所作所为可谓是禽兽不如,使得人们谈“吏”色变。
公元684年,徐敬业“据扬州起兵,自称上将,以匡复为辞”[5]p117,“旬日之间得胜兵十万”[6]p6423。这次起兵虽很快平定,但隐藏下来的反对派仍有很大的势力,这些人“密有匡复之志”[5]p2661,时刻准备颠覆武则天的统治。但是由于这些人尚未起兵谋反,不能用大军征讨,只能用残暴酷烈滥用刑法的官吏加以惩治,因此武则天便开始扶植酷吏,启用酷吏充当其“鹰犬”,“委政狱吏,剪除宗枝”[5]p4836,打击政敌,排除异己。由此出现的现象就如《旧唐书·酷吏列传》中记载的那样,导致酷吏“纷纷而出”,“然后起告密之刑,制罗织之狱”,使“怀忠蹈义,连颈就戮者,不可胜言”。使得“酷吏之党,横噬于朝,制卿公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贵从其欲,毒奢其心,天诛发于唇吻,国柄秉于掌握”[5]p4836,沉重打击了武则天的反对派,从根本上削弱了他们的势力,为武则天改朝换代,巩固政权扫清了障碍。由此可见,在《旧唐书·酷吏列传》中提到的酷吏也是指使用酷刑,残忍嗜杀的官吏。
那么,就其对酷吏这一词的定义来看,吉顼是否就合符其标准,是“滥用酷刑,残忍嗜杀的官吏”呢?这就要从史书中所记载的吉顼其人其事来看个究竟了。
《旧唐书·酷吏列传》中的《吉顼传》里提到了刘思礼、綦连耀谋反一案,《旧唐书》也是因为此案把吉顼列为酷吏的。因此把吉顼在此案中充当的角色弄清楚是非常必要的。《旧唐书》记载这件谋反案的始末是这样的: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箕州刺史刘思礼,少学相术,相士说他当位至太师。同时刘思礼称当时的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应了图谶,是长了对应两角的麒麟,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