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北地区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毕业论文
题目来源:
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与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辛采油厂合作完成的研究课题《永北地区隐蔽油气藏研究》。
研究目的和意义
永北地区是典型的隐蔽油气藏聚集区,但到目前为止探井总数共有193口,勘探程度0.35口/km2,尤其是民丰洼陷,属典型的“低成熟”区带,勘探程度只有0.12口/km2,探井密度不及东营平均水平的1/5。而且完钻的探井中绝大多数以沙二段为主,钻达3500m以下的井不到10口,且分布相对集中,中深层勘探程度远低于东营凹陷的平均水平而这些地区正是岩性、构造岩性类油藏的有利分布区,应是今后勘探的主战场。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寻找隐蔽油气藏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通过层序界面的识别、层序的划分、层序的内部结构以及层序形成发育史的分析搞清层序界面的类型、性质、沉积体系及其所控制的储集体成因类型及它们的空间分布,从而使研究者从三维空间上认识油气成藏系统中各要素的分布样式及其相互间的组合关系,以达到对成藏要素进行时空分布预测的目的。
本课题正是基于上述认识,首次将已探明油气藏置于三级层序地层的框架内研究层序地层格架内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机理探索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向指导油气勘探对永北地区今后储量接替和油气勘探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地质依据同时,通过对该区层序地层学研究,探索适合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层序地层分析与隐蔽油藏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对补充和完善我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研究和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理论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John T. Wells, Christopher A. Scholz and Michael J. Soreghan. Processes of Sedimentation on a Lacustrine Border-Fault Margin: Interpretation of Cores From Lake Malawi, East Africa. 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 1999, Vol. 69, No. 4, P. 816-831.
[2] GERALD M. Friedman and John E. Sanders. Comments about the rlationships between now ideas and geologic terms in stratigraph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with sugested modifications. AAPG, 2000, Vol. 84, No. 9, P. 1274-1280.
[3] Nancye H. Dawers and John R. Underhill. The role of fault interaction and linkage in controlling synrift stratigraphic sequence: Late Jurassic, Statfjor east area, northern North Sea. AAPG. 2000, Vol. 84, No. 1, P. 45-64.
[4]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永安—广利地区沙三沙四段砂体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条件研究.1998
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永安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2000. 胜利石油管理局东辛采油厂.盐北地区地质综合研究.2002.
地质科学研究院东昌惠勘探研究室.东营凹陷沙三下—沙二上沉积体系分布模式及控制因素研究.1993.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民丰地区沙二段沉积微相及储层评价研究.2001 陈清华,吴孔友等.永安镇油田构造特征.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22(5): 23-25. 姜在兴,李华启等.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纪友亮,张世奇等.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层序成因机制模式.地质出版社.1998. 游俊,郑浚茂,王德发.陆相层序地层学应用中几个问题的讨论.石油实验地质,1999.Vol.21,No.2.p104-109.
徐怀大.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Vol.18. No. 18, p83-89.
陈开远,孙爱霞,杜宁平.成油体系中的层序地层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 Vol. 19, No. 3, p221-226.
蔡希源,张学明.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现代地质.1999. Vol. 13, No. 3, p287-290.
曾允孚,覃建雄.沉积学发展现状与前瞻.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V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