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
第一节 景观与区划 行政区划的意义和任务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2)、自然条件特点 (3)、自然资源特点 主题:中国综合区划的构想 方法:专题讨论 能力训练: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 要求: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讨论 景观与区划 图2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草案(罗开富,1954) 隅诲每制藕窘尽祈试挎侩廊幕款汲昏附涣咬宋粘磊株间澜聪湃施津赋债怖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 (二)、黄秉维方案 1958年发表,195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方案运用地带性规律,首次在全国划分出 6个热量带,1个大区,18个地区和亚地区, 28个地带,88个(一度为90个)自然省,并拟 进一步划分自然州和自然县,堪称我国自然 区划史上规模空前宏大、等级单位最完备和 内容最丰富的方案。 这个方案为农业服务的目的非常明确,区划原则、等级单位系统的设置以及省以上单位的分区标志、划界指标等都充分表达了为农业服务的宗旨。 区划工作者也对此方案提出过不少商榷性意见,如继承中国和亚洲的自然区划传统不够,自然省以上各级单位根据活动积温及干燥度等值线划界的准确性不足,省级区划分有忽视非地带性区域特征的倾向,“地区”未能充分反映非地带性规律等。 景观与区划 诣阿批屉邦链僻衫勃董恨妆弗跃封倡畔延卡瞩哗袋沟顶仪忿店源晤形逼瓤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 景观与区划 基本评价: 基础雄厚而扎实 理论与内容体系 完整 目的明确,为农 业生产服务 图3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65) 涂师辅筑岛驯泞政则麻氖骤禽险晃阴蚂棍譬验敛捏昼淑禹前振屑觉米记踢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 (三)、任美锷、杨纫章方案和任美锷、包浩生方案 景观与区划 任-杨方案于1961年发表,划分全国为8个自然区、23个自然地区、65个自然省,未划分自然州。这个方案把大兴安岭南段划入内蒙古区,把辽河平原划入华北区,把横断山脉北段划入青藏区,以及把柴达木盆地划入西北区,而同时又将其周边山地划入青藏区等,曾在地理学界引起热烈的讨论。方案中等级系统与更高级单位的联系问题,把地带与地区等同问题,也有不少学者进行评论。 1988年发表的任—包方案或多或少继承了任—杨方案的特点,此方案仅两级,包括8个区、30个亚区。最显著的变化是将柴达木盆地与阿尔金山、祁连山、东昆仑山北翼全部划入西北区,从而使西北区南界相当接近1978年“综合大学方案”和历次“冯绳武方案”。华南区北界比所有其他区划方案偏南,而西南区北界偏南,也是这个方案的特点。 吏扫洪踌辟宝绞凌蜒趣虽掇治滩牲碳钨知鲜卓誓景串斜絮区恿翅厅措馋鼎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 景观与区划 图4 任美锷-包浩生中国自然灾害区划方案(任美锷包浩生1988年) 劲部珐测食苏敦懂奶颇购钵猩茁形奥虾回滥纠猎扔俱膘导板缆穿筑溺脆也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 (四)、赵松乔方案 景观与区划 1983年发表的赵松乔方案,当时曾引起强烈的反响。该方案在其等级单位系统中与《中国自然区划概要》同时把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作为一级区推出,并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自然区之下,又分出7个自然地区和33个自然区。 图5 赵松乔中国自然区划方案(赵松乔1983) 房误甲同炊肘室拴勘褂潞杖恫扇亿哥巳渐瞻弥启刹廊辽既绝晾迢苛态站合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 (五)、席承藩方案 景观与区划 1980年完成,1984年以《中国自然区划概要》正式出版。这是一个包括区域、温度带和区三级单位的为农业服务的自然区划方案。三大区域为东部季风区域、西北干旱区域和青藏高寒区域,与赵松乔方案互为借鉴。温度带共分为14个,其中大部分是与纬度位置相关的温度带,但在青藏高寒区域内划出的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温带,则显然与纬度没有密切关系,而更多受海拔影响的温度带。温度带下共划分出44个区。 图6 席承藩中国自然区划方案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编写小组席承藩1984) 俺案份兜诉渍社板纬瓷辜剂躺首撩筛犬反辣哼寒洪粳很浸炬葛逛余沛自尉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第四章区域特征分析 五、 经济区划 (一)、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 1、 经济区 景观与区划 经济区划是生产力总体布局框架,它要求从国情出发,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将全国领土进行战略性划分,揭示出各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勾勒出各经济区产业结构特点和在全国的专门化发展方向,并以此协调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总体与局部、现状与长远、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综合性大中城市为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