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铜仁茶文化探究
铜仁茶文化探究
茶是世界三大天然软饮料之一,发祥于中国。中国栽茶、制茶、饮茶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辖8县2区的铜仁市,地处贵州省东北部,与湖南、重庆毗邻,铜仁茶的栽培及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独特。对其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铜仁茶历史悠久
铜仁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3050多年前的巴子国时期。东晋常璩所撰的《华阳国志巴志》就有巴子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荼、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的记载。芳蒻是一种香草,香茗即茶。常璩明确指出:进贡的“芳蒻、香茗”非野生香草和野生茶,而是人工种植的园中香草和茶,也就是说,在巴子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人工茶的栽培。对于今铜仁是否属于古巴子国的疆域,《巴志》也有明确记载:“其(巴)地至鱼复(今重庆奉节),西达棘道(今四川宜宾),北接汉中(今陕西汉水流域),南及黔涪(今重庆、湖北、湖南、贵州四省市接壤一带)。”这就告诉我们:今铜仁市所辖区域大部分属古代巴子国的“南及”之地,而这部分区域,就是今铜仁市的松桃、石阡、思南、沿河、德江等地。由此可以推断:早在3050多年前的巴子国时期,铜仁的松桃、石阡、思南、沿河、德江等地就已经开始进行人工种茶了。铜仁茶在秦时属于“夜郎茶”。周春元等所著的《贵州古代史》有“汉武帝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谴中郎将唐蒙通夷,发现夜郎市场上除了僰童、笮马、髦牛之外,还有枸酱、茶、雄黄、丹砂等商品,商业发达,市场相当繁荣”的记述。这段记述说明,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夜郎茶”存在。不管现今对夜郎古国疆域怎么争论,但是在贵州建立夜郎县的只有石阡。考《石阡县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其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县(石阡县)境西部本庄、河坝场一带,属象郡”;“侯景叛乱(548-552年)后,梁在武陵,东牂牁郡之间有夜郎流民集居地带,侨置夜郎郡,隶武州,石阡偏东南属该郡西北隅。”从这些资料看,石阡肯定属于夜郎领地并且是中心或重要地带。这说明铜仁石阡茶就属于“夜郎茶”。
铜仁茶在汉代属于“蜀茶”。据汉代杨雄的《方言》(公元前53年)载:“蜀西南大,谓茶曰蔎”。王威廉在其《上古茶考》一文中认为:““蔎”是当时川滇一带茶叶的地方语”[1]。而考汉代”蜀”则包括今天的四川及贵州铜仁的石阡等一些地方。陆羽《茶经》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二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唐代“南方”的含义比较明确,就是指秦岭山脉和淮河以南,其中的“巴山峡川”包括“巴国(东至鱼腹,今万县地区;西至僰道,今宜宾地区;北接汉中,今陕西汉中;南及黔涪,今贵州乌江流域及四川涪陵地区)和鄂西三峡两岸的山区和山间盆地”[2]。而铜仁的德江、思南、石阡都属于贵州乌江流域地区。这说明在唐以前铜仁的德江、思51南、石阡等地就属于蜀地。
铜仁茶在唐宋明清时属于“思州茶”、“费州茶”和“夷州茶”。据陆羽的《茶经》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而其中的“夷州”属地,据清人张树《续黔书》载:“今石阡、思南为夷州”。考《石阡县志》:“宋代石阡为思州西边下段地,无具名;”“明洪武初,置石阡、苗民、葛彰葛三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分思州宣慰司置石阡府,设治于石阡长官司,隶贵州布政司。”《思南县志》:“《北周地理志》载:“费州当今思南城关”。隋初,废北周费州。开皇五年(585年),于费州地置涪川县(今思南地)。唐初属思州。贞观四年(630年),分思州的涪川、扶阳二县置费州乾元元年(758年)复名费州,州治涪川县(今思南)。”《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志》:“贞观八年(634年),割思州的多田(思南北部、印江东南大部分地区)、城乐二县属费州。”这些史料说明,今天的石阡、思南、印江县等在唐宋均属费州或思州,这些地方当时所栽种的茶在陆羽的《茶经》里已有记载。
二、铜仁茶饮习俗独特
由于铜仁茶栽培生产历史悠久,茶饮历史也比较长。在漫长的茶饮历史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茶饮习俗。铜仁人用茶招待客人,这是比较普遍的习惯。铜仁茶饮习俗比较有代表性是玉屏侗家的罐罐油茶,家家户户都做。罐罐油茶,浓香鲜美,提神开胃,还可治疗轻微的感冒、腹泻等。罐罐油茶制作讲究,所需茶叶必须是从老茶树上采摘的老茶叶,用手反复搓揉至发热有一定温度时,再放入竹篮之中,用稻草覆盖,再压以石头,让其发酵,产紫色酶,成饼块,再取出晾干,成茶叶,然后进行调制。调制时,先将猪油和茶叶置于沙罐内煮,待茶香四溢后,再加清水细火煨之,以作汤用。同时,用碗盛糯米粑、姜丝、葱花、胡椒等,把茶汤倒入碗中,罐罐油茶即调制而成,方可饮用。饮罐罐油茶也非常讲究。“待客时,用一根竹签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