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长期定位施肥对农作物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期定位施肥对农作物影响

长期定位施肥对农作物影响 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光、温、水、气、热等自然因子,同时也与肥料类型、施肥制度以及田间管理等环节密切相关。随着人类对粮食需求数量和质量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可利用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全球气候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在新形势下研究不同的肥料类型和施肥制度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就成为农业领域持续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长期定位肥料试验以信息量丰富、数据准确可靠、解释力强,具有常规试验不可比拟的优点和特点,而且通过长期定位施肥研究,可以克服因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能系统研究不同的施肥制度对作物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等因子影响,并做出科学的评价,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和依据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外有关长期定位施肥研究的文献相当多,但主要还是围绕“作物-土壤”两大方面进行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效应的研究,另有论述。本文就国内、外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的分布情况、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效应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能为我国长期定位施肥在作物领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国内、外长期定位施肥研究站概述 1.1国外长期定位施肥研究站概述 有关国外的长期定位研究,我国学者沈善敏先生等曾经做过相关的论述。国外的长期定位研究开始的较早,法国学者布森高于1834年建立了第一个农业试验站。而最早开始长期肥料试验的是英国Rothamsted庄园的继承人,由J.B.Lawes和化学家J.H.Gibert于1843年开始的Broadbalk冬小麦肥料试验,以后1848年开始的Agdell作物轮作-肥料试验,以及1852年开始的Hoosfitld大麦肥料残效试验,当时的试验面积1公顷,各种肥料处理共22个小区,1986年到现在,该试验结果向世界证明了单施化肥作物可以高产,并持续百年不衰。在其它地方,许多农业试验站相继成立,田间肥料试验研究陆续展开。其它较为有名的如,在法国,1861、1867年由G.Ville、Deherain分别Vincennes、Grignon建立了相关的长期肥料研究站;在德国,1873年由Drechsler在Gottingen,1878年由J.Kuuml;hn在Halle;在丹麦,1894年在Askov建立的著名的长期肥料试验等(表1)。美国于1875年在康涅狄格州建立了第一个比较规范的农业试验站,而比较有名的则是1876年由GeorgeMorrow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建立了Morrow试验站,开始了肥料与轮作的长期试验。这些长期定位肥料试验中的一部分一直保持到现在,如英国的洛桑试验站,美国的Morrow试验站,法国的Grignon和德国的Gottingen长期试验等;其它试验则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先后停止。这些试验到现在有的已经成为长期试验的“博物馆”,其研究内容仍在继续扩大和不断深入,并且由历史最悠久的一批长期肥料试验,相继成为农业综合试验站,其中100年以上的有6个国家的6个试验站,洛桑试验站是最早从一个冬小麦肥料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发展起来的,经过165年的发展,由简单的肥料试验到长期试验站,2004年上升为国际研究中心,研究范围不仅肥料、土壤、作物,其研究内容扩大到全球环境、生态,由英国国内走向国际,不仅是科学研究机构,也是国际技术交流、人才交流和技术传播的国际机构。 1.2国内长期定位施肥研究站概述 与国外长期定位施肥研究开始的时间相比,我国的长期定位施肥研究起步较晚,60年代初在全国典型农业区建立一批肥料试验,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试验有绝大部分半途而废,只有中国农科院刘更另院士于1960年在湖南祁阳建立的红壤肥料试验站坚持了下来,目前是我国历史最长的长期试验站(61年),同时也率先成为我国的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站。其它大部分的长期定位肥料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以及各省市的农业科研机构大都建有长期的肥料研究站;2005年,由国家农业部[2]组织专家对农业各个单位的92个野外试验站进行审查和评审,最终入选58个,命名为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其中与肥料有关的长期定位试验站有32个(表2)。2006年国家科技部[2]对1999~2001分3批从有关部门遴选了35个野外站中的29个野外站进行评估认证,最终将“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网”等27个试点站正式纳入国家野外科学研究站序列。涉及农田生态领域的有6个长期研究站(网),分别是位于陕西安塞县、山东禹城县、河南封丘县、湖南桃园县、湖南祁阳市的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网”;其中只有后者真正以肥料命名,它成立于1987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联同分布在河南、吉林、新疆、陕西、重庆、湖南和浙江的8个土壤肥料研究所,监测和研究我国不同土壤长期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