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雨水资源应用现状和其路径
雨水资源应用现状和其路径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持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和水环境的不断恶化,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1]。面对持续增长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面对日益严峻的干旱缺水形势,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量、稳定的淡水资源,已作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提上议事日程。雨水资源利用作为一种最具潜力的开源手段,正在被当代水利人加以实践和探索[2]。当今社会,生存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雨水资源利用以其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相应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它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迫切性。
1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国内外现状
1.1国外利用现状
由于全球范围的水资源紧缺和暴雨洪水灾害的频繁发生,世界五大洲约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其城市开展了不同规模的雨水资源利用研究。城市雨水利用在发达国家已逐步进入到标准化和产业化的阶段。日本在屋顶修建蓄水系统、或修建屋顶蓄水和渗井、渗沟相结合的回补系统。回补系统是将屋顶的雨水收集后,逐步放入渗井或渗沟,再回补地下[3]。东京建成直径为10~12.5m的地下“河道”2km,计划建设30km,以贮存雨水。德国是世界上雨水收集、处理、利用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它通过法律强制和市场激励推动用户利用雨水资源[4]。日前,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第二代”,雨水利用在完善的技术标准指导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城市水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丹麦每年能从居民屋顶收集645万m3的雨水,占居民冲洗厕所和洗衣服实际用水量的68%,相当于居民总用水量的22%[5]。美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限制雨水直接排放流失,控制雨水径流的污染,收取雨水排放费,要求或鼓励雨水的截流、贮存、利用或回灌地下,从而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6]。瑞典、荷兰、澳大利亚、伊朗等国,都在实施用雨水工程补给地下水。
1.2国内利用现状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发展较快,北京、天津、青岛、大连、郑州等许多城市也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陆续开展了雨水利用的研究和应用。2000年,北京市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规定,规范和强调使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深圳计划至2020年时新增雨洪资源利用量达到0.49亿m3,城区雨洪可利用量达0.85亿m3[7]。总的来说,我国的城市雨水利用在技术研究、应用推广和政策制定上已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较落后,也缺乏系统性,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因此,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方法途径、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2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途径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可以采用雨水汇集储蓄、雨水渗透两种模式。当降落在不透水的路面、建筑物屋顶等上面时,就采用雨水汇集和储蓄的利用模式,汇集储蓄的雨水可以用于城市绿化、市政用水、洗车、清洗道路等上面。当降落在透水路面、林地、草地上面时等,就采用雨水渗透的利用模式,下渗雨水用于生态用水、回补地下水等。具体的利用途径和过程如图1所示。
2.1雨水汇集和储蓄利用
雨水汇集和储蓄方式分为地下、地上、坑塘河道储雨3种。
(1)地下储雨。城市地表大多为水泥、沥青等不透水地面,雨水无法下渗。地下储雨是指在建筑物附近地面采用“可蓄水地面”,或对人行道、车道、停车场等加以改造,进行雨水贮存、滞留。对于汛期较长、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可以在市郊或市区地势较低且负重较轻的部位,修筑较大规模的地下储水池或储水水库,以存储城区小型储雨设备接纳不了的雨水,但这需要的工程投入较大。
(2)地上储雨。地上储雨是指在居民小区、广场庭院等建筑物的雨水落管下端,放置小型储雨容器,或开设集雨坑,用于收集屋顶雨水。收集的雨水可用于庭院洒水、浇灌花草、洗车等,以节约自来水。该方式适用一般居民楼、单位建筑物。
(3)坑塘、沟渠、河道储雨。汛期城市及市郊雨水产流量大,城区小规模集雨设施可能满足不了要求。这时,可以把城区周边地势低洼、水量少或已经干涸的坑塘、河道、沟渠设计成储雨池蓄水。该方式的蓄水量是相当可观的,若在旱期加以利用,则能大大减轻干旱季节的用水压力,也可用其回灌补充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严重的地区水位得回升。
2.2雨水渗透利用
雨水渗透利用指雨水通过公园林地、草地和透水路面等下渗,从而满足绿地、湿地、湖河等生态用水和补充地下水需要的利用模式。雨水渗透利用方式分为透水地面和渗透井渗透、草坪绿地渗透2种。
(1)透水地面渗透和渗水井渗透。目前城市硬化人行道多采用不透水混凝土垫底,这使雨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