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按摩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按摩结

一、名词解释 1、得气:也叫针感,是指针刺入腧穴之后产生的效果。 2、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是以一系列特制的罐、筒等为工具,采用燃烧或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在人体表面穴位或治疗部位上,对局部皮肤形成吸拔刺激,造成体表局部充血或瘀血,并以此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以艾叶等可燃材料或其他热源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烤,以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的医疗保健方法。经络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包括持针法、 进针法、 行针法、 补泻法、 留针法、 出针法等。!0/#.6, 百拇医药 8、五腧穴: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简称五腧。般右手称为刺手左手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   远部取穴:它是以腧穴的远治作用为依据。即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距病位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是“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治疗规律的体现。胃脘疼痛选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面部疾患选取合谷,目赤肿痛取行间,久痢脱肛取百会,急性腰扭伤取水沟等。   随证取穴:随证取穴,亦名对证取穴,或辨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根据中医理论和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如腰痛选腰痛点,落枕选取外劳宫。 2、针刺的催气(辅助手法)方法:循法、刮柄法、弹柄法、搓柄法、摇柄法、震颤法。 3、针灸的治疗作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4、八纲辨治: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和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进行概括和分类,从而为施治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分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对纲领。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阴阳辨证 胸肋支勾取,心胸内关谋,两臂曲池妙,下肢肩井搜,疲劳拢夹背,小腹三阴交;(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 8、按手法动作形态命名分类按摩分类: (1.????摆动类:是指主要以前臂的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左右摆动来完成手法操作过程的一类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滚法、大鱼际揉法等。 ? (2.????摩擦类:是指手法操作过程中,着力部位与被治疗部位皮肤表面之间产生明显摩擦的一类手法。如摩法、擦法、推法、抹法、搓法等。 ? (3.????振颤类:是指术者以特定的活动方式使治疗者皮下组织产生明显振动感的一类手法。如振法、颤法、抖法等。 ? (4.????挤压类:使指单方向垂直向下用力和两个方向相对用力作用于某一部位的一类手法。如按法、压法、点法、捏法、拿法,捻法、拔法,踩跷法等。 ? (5.????叩击类:是有节律富有弹性地打击机体表面地一类手法。如拍法、击法、叩法、弹法等。 ? (6.????运动关节类:是指运用一定地技巧在关节生理活动范围内活动被治疗者关节地一类手法。如摇法、扳法、拔伸法、背法、屈伸法等。 9、拔罐的火吸法分类:闪火法、投火法、酒滴法、架火法。 10、下合穴:“胃合于三里,大肠合于巨虚之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之下廉,三焦合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胃、胆、膀胱三脏腑的下合穴就是其本经的合穴,而大肠、小肠、三焦三脏的下合穴则另有合穴。《黄帝岐伯按摩》毫针的长短规格 寸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毫米 15 25 40 50 65 75 90 100 115 125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是血病、妇科病要穴,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等。 功用:健脾渗湿,调经止带。足太阴脾经穴位   主治病症:   1、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痛,遗精,精液缺乏;   3、其它:胃痉挛,乳腺炎,下肢痿痹。 本穴出现压痛提示有胰腺疾患,与胰俞、中脘、水分互参可诊断急性胰腺炎。轻按轻揉为补,重按重揉为泻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缓慢的按摩为补,急促的按摩为泻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