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2例晚斯妊娠短P――R间期综合征心电国研究
62例晚斯妊娠短P――R间期综合征心电国研究摘 要:目的 为探讨短P――R间期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P020P三道同步心电图仪,使用常规十二导联三道同步描记,由专业人员对每份图纸P――R间期进行测量。结果 表明晚期妊娠孕妇远较正常人发生率高。结论 心电图出现短P――R间期,正常QRS波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只要不并发快速的心律失常,一般预后良好。
关键词: P――R间期 短P――R间期综合征 足月待产
短P――R间期综合征是指P――R间期0.12S,而QRS波群正常的一组心电图表现。本院从足月待产孕妇的心电图检测中发现短P――R间期综合征发生率较高。本文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2002年4月~2005年4月足月待产孕妇560例为观察组,年龄21~35(26±2.8)岁,排除妊高症,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动过速疾病。查体:心肺正常,心率60~100bpm之间,血尿常规检查正常。对照组为其它单位健康体检者550例,其中男352例,女198例,年龄22~60(42±6.3)岁。查体:心肺正常,心率60~100bpm。
1.2 方法及判断标准 受检者取平卧位,应用日本光电公司产P020P三道同步记录心电图仪,采取常规十二导检查法,三道同步描记。纸速25mm/s,增益10mm/mv。由专业人员对每份图纸进行测量。短P――R间期诊断标准为正常窦性心律,P――R间期≤0.11s(0.08~0.11s),且固定,QRS时间0.10s,形态正常,起始部无S波,心率60~100bpm,排除引起短P――R间期的游走节律,房室交界区心律和典型的预激综合征等病例。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观察组560例中,P――R间期缩短有62例,平均发生率为11.1%,而对照组550例中P――R间期缩短10例,平均发生率为1.8%。两组短P――R间期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x2=37.657,)。
3 讨论
P――R间期为房室传导时间,成人心率在60~100bpm时,P――R间期应在0.12~0.20s之间。窦性心律P――R间期0.12s时,QRS波群正常,无δ波,概念提示传导途径异常,即James型预激征。1952年Lown.Ganong.Levine具体描述了该综合征,故又称L――G――L综合征。短P――R间期综合征与快速心律失常有关,其电生理学特点为“加速的房室传导”现象。解剖――生理机制认为“加速的房室传导”多与房室结旁道有关,亦有认为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增高或房室结过小有关[1]。本文观察组检出62例住院待产孕妇均无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史,其P――R间期缩短则与晚期妊娠机体组织相对缺氧,心肌三磷酸腺苷中高能磷酸键产生减少,同时低氧因素还可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心电生理不稳定,而使P―R间期缩短,这种改变随分娩或氧供改善而恢复,属良性电生理改变[2]。此外,是否与妊娠晚期神经内分泌变化有关尚待进一步探讨。有资料报道,正常人群中P―R间期0.11S和0.095分别占2%和日%,有个体因素,也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关,如心动过速、发热、运动、缺氧、甲亢和贫血等[3]。而对照组检出10例短P―R间期均无心动过速、发热、运动、缺氧等因素,推测其原因可能为房室结解剖结构变异,传导所需时间缩短,或者因为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使房室结传导时间缩短有关。因此,短P―R间期综合征需结合临床或电生理检查,不能概论为L―G―L。短P―R间期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尤以妊娠晚期发生率为高,如果短P―R间期不合并快速心律失常,一般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刘仁光.变异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学杂志.2000;(4)19:244。
2 李文翔.高海拔地区中晚期妊娠短P―R间期综合征30例报告.心电学杂志.1997,(3)16:1 55.
3 杨钧国.心律失常近代概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9.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