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8例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体会
98例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体会[摘要]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2008年3月~2011年9月本院98例外科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98例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术后有并发症14例(14.3%),术后残石20例(20.4%)。 结论 外科治疗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配合影像技术,解除梗阻,去除病因,尽可能降低残石率。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残石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7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164-02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指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及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的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一般为胆红素结石,常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也可单独存在。术后并发症有多种,包括肝纤维化、萎缩、胆管炎症、狭窄、感染、肝外胆管结石等。其病程久,发作反复,残石率高,手术治疗有一定难度。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配合影像技术,解除梗阻,去除病因成为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关键。本文总结分析了2008年3月~2011年9月本院98例外科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1年9月到本院外科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8例,其中,男48例,女50例,年龄24~77岁,平均54岁。病程2个月~16年。有胆管炎病史者51例(52.0%),既往实施手术者50例(51.0%),其中2次手术者13例(13.3%),3次手术者6例(6.1%)。主要症状为发热42例(42.9%),黄疸22例(22.4%),右上腹疼痛88例(89.8%)。所有患者均经过CT、B超及其他影像技术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其中单纯右肝内胆管结石24例(24.5%),单纯左肝内胆管结石28例(28.6%),左右肝内胆管结石45例(45.9%),合并胆总管结石43例(43.9%),合并胆囊结石20例(20.4%),合并胆管狭窄36例(36.7%)。98例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经手术探查,所有患者均有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60例(61.2%),合并胆道感染34例(34.7%),合并胆囊炎23例(23.5%)。根据结石分布、胆管是否狭窄以及合并症的不同,选择适当手术方式。肝叶(段)切除术+T管引流+术中胆道镜探查取石42例(42.9%),其中左肝外叶切除+T管引流24例(24.5%),左半肝切除+T管引流4例(4.1%),右肝后叶切除+T管引流8例(8.2%),右半肝切除+T管引流3例(3.1%),不规则左右肝部分切除+T管引流3例(3.1%)。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中胆道镜探查取石15例(15.3%),其中包括胆囊切除+T管引流+胆总管切开取石9例(9.2%)。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空肠吻合术6例(6.1%)。
2 结果
9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14例(14.3%),其中胆道感染2例(2.0%),胆道出血2例(2.0%),切口感染3例(3.1%),胆漏2例(2.0%),肺部感染2例(2.0%),切口裂开3例(3.1%)。手术后发现残余结石21例(21.4%),经胆道镜取石治愈20例,剩余1例再次手术后均治愈。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的病理改变主要是感染和梗阻,除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还有其他的3种病理改变。一是肝内胆管狭窄,胆总管上段狭窄经常可见胆管的近端有扩张,而且扩张的胆管一般呈现圆筒状、纺锤体状、囊状或者哑铃状,其胆管内有色素性结石和胆泥充积;二是胆管炎,经常有慢性增生或者慢性肉芽肿性胆管炎,容易合并急性感染而导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三是肝胆管癌,因胆管长时间受到结石炎症和胆汁致癌物的刺激,因此易引发癌变。
肝内胆管结石是结石病中比较复杂的疾病,因为结石分布广泛复杂、位置深浅不定、常伴有胆管狭窄,因此术中残石率很高。在肝内胆管结石高发的地区,其发病率可占结石性胆道疾病的80%以上[1],手术后的残石率更是高达30.4%[2]。因此诊断本病是一定要依靠影像学的检查结果,主要诊断方法有B超、CT、X线检查、胆道镜、胆道子母镜等。应用影像学技术可以明确结石的部位、范围,胆道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胆管扩张的程度以及肝实质的病变等[3],进一步提高外科治疗的准确率。术前还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判断剩余肝组织的代偿作用能否实现,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还应实时控制胆道感染,预防胆管炎症。
本文所分析的98例患者残石率为21.4%,低于文献报告的30.4%,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正是因为随着胆道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肝内胆管结石经胆道镜取石,才能使残石率有所降低,并且手术简便、有效、安全、合理。术后21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