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耳石症48例体会.doc

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耳石症48例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耳石症48例体会

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耳石症48例体会[摘 要] 目的 探讨Barbecue法手法复位对水平半规管耳石症引起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8例明确诊断为HC-BPPV患者行Barbecue翻滚法手法治疗。结果 经一次Barbecue翻滚法手法治疗后,39例患者症状消失,首次治疗有效率为81.3%,5例经2次Barbecue翻滚法手法治疗,1例经3次治疗后症状也消失,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8%。经随访,6例复发(复发率12.5%)。复发者再行Barbecue翻滚法手法治疗仍有效。结论 Barbecue翻滚法手法治疗HC-BPPV安全有效,凡诊断明确者均应给予Barbecue翻滚法手法治疗。 关键词: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3-0070-02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内耳机械性疾患,占所有眩晕症的20%左右,也是约半数耳源性眩晕症的原因。其中以后半规管性BPPV(PC-BPPV)最常见,治疗方法比较成熟,水平半规管性BPPV(HC-BPPV)相对较少,现结合本人对48例HC-BPPV患者的诊治,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诊治作简要总结,以增加对该疾患的了解,提高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8例HC- BPPV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15~63岁,平均43岁。 1.2 诊断 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仰卧侧头位试验结果阳性。同时除外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全、非特异性头昏、心源性头昏和神经症等。[3] 典型临床表现包括:(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后才出现眩晕;(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本组患者的表现均符合这5项特征。 仰卧侧头位试验的具体方法是:患者坐于检查台上,迅速取平卧位,随即头向一侧转90度,HC-BPPV者立刻出现剧烈旋转性眩晕和水平向性眼震,反复试验有疲劳性。 由于上述测试可诱发眩晕,患者会恐惧、喊叫或不配合,因此检查前应将目的交代清楚,取得配合,保证不闭眼。所有患者在做此试验前均常规做心电图、颈部x线平片和经颅多普勒检查,以排除严重心脏病、颈椎病和颈动脉狭窄。 1.3 治疗方法 Barbecue翻滚法:(1)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平卧,头向健侧扭转90°;(2)身体向健侧翻转,使面部朝下;(3)继续朝健侧方向翻转,使侧卧于患侧;(4)坐起。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分钟。 2 治疗结果 经一次Barbecue翻滚法手法治疗后,39例患者症状消失,首次治疗有效率为81.3%,5例经2次Barbecue翻滚法手法治疗,1例经3次治疗后症状也消失,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8%.经随访,有6例在半年内复发(复发率12.5%),复发者再行Barbecue翻滚法手法治疗仍有效. 3 讨论 BPPV的病因,早期的研究认为是嵴帽沉石症或管沉石症。[1]以后对病人的耳部手术和对个别病人的尸检发现半规管中出现游离的碳酸钙盐晶体,证实了管沉石症学说。[2]该学说推测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因感染、外伤或变性等原因而脱落,因解剖位置的缘故多沉积于水平半规管中。头位变化(低头或抬头)使水平半规管处于水平位置,转头致使耳石碎片在管中受重力作用而移动。因其比内迷路淋巴比重大,产生“拔塞效应”,使壶腹嵴发生位移,刺激前庭神经,产生眩晕。该学说可以很好地解释BPPV的各种临床特征,但大多数患者无明确病因,17%的患者起病前有头外伤史,15%有前庭神经元炎史(可在炎症后2周~8年内发生),少数可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史。目前仍认为管沉石症是主要的病因。治疗上的经验是转动角度大、速度快、引发出眼震则效果好。初次治疗无效者,可反复多做,效果亦好。传统的管石复位治疗要求患者在治疗后2天内不能躺下,以避免耳石碎片流回半规管。[4]但近来也有报道在治疗后患者躺下也有与传统方法相同的疗效。[5]由于Barbecue翻滚法治疗HC-BPPV效果明显,简单易行,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子明,张素珍,杨伟炎,韩东一. 耳石器相关的疾病[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3,02: 76~78. [2] 钟乃川.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再认识[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12: 3~5.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