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与经学的关系论述看清代小学研究的渊源与发展.pdfVIP

从小学与经学的关系论述看清代小学研究的渊源与发展.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小学与经学的关系论述看清代小学研究的渊源与发展.pdf

从小学与经学的关系论述看清代 小学研究的渊源与发展 党 怀 兴 提要关于小学研究与经学的关系,清代学者的论述向来为学人所称道,但从学术发展的历 史看,清代学者的论述来自于宋元明三朝学者,说明清代学人的研究并不是孤立的,并不是无源之 水。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学术问题。 关键词清代宋元明汉字小学 宋元明三朝关于小学的许多问题的研究承先启后,如六书体用说①、兼书说、假 借论②、引证钟鼎古文③、文字子母相生说等方面都启发了清代学者的研究,一些观点 实际上开清人小学研究的先河,这说明清代学人的小学研究并不是孤立的,并不是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学术发展的事实,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的。 关于“小学”与经学的关系,宋元明许多学者这样认为:六书是文字之本,文字是 六经研究的基础,“小学”通而经意明。关于这一问题,宋代学术研究中的代表性人物 郑樵有清楚的论述,如《六书略·六书序》所说: 经述之不明,由小学之不振。小学之不振,由六书之无传。圣人之道,惟藉 六经。六经之作,惟藉文言。文言之本,在于六书。六书不分,何以见义? 六书明则六经如指诸掌。 郑樵的学术研究,“总括一句话,是富于科学的精神。他最恨的是‘空言著书’,所 以他自己做学问一切要实验。④”郑樵正是基于这样的看法,全面研究文字学问题,在 ①参拙文《六书体用说渊源》,载《中国文字学报》第1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 ②参拙文《假借研究述论》,载《中国文字学报》第2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 ③参拙文《六书故)引用钟鼎文考释文字评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2001年第4期。 ④参顾颉刚《郑樵著述考》,载《国学季刊》1卷第1期,转引自徐有富《郑樵评传》第268页,南京大学出版 社1998年。 从小学与经学的关系论述看清代小学研究的渊源与发展 181 文字学史上较早地用六书理论全面分析汉字并逐一归类,取得了很好的成就①,并对 后来的六书学研究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对郑樵的这一看法,清人也有给予较高评价 的,如清·嵇璜、曹仁虎等奉敕撰《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九·六书略一》所说:“臣等谨 案:郑樵作《六书略》,推本于经术之明皆由小学,其义诚当已。”②宋代虽然理学盛行, 然有宋一代从事文字考据的学者很多,宋代许多学者的经典研究是很重视语言文字 本身的。先有徐铉、徐锴兄弟的校订《说文》,继有吴械的古音研究,王应膦的《三家诗 考》、《郑氏周易》等,司马光的《通鉴考异》,刘敞等的《两汉刊误》,欧阳修、赵明诚的金 石学研究等。理学大儒朱熹对很多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解释,他不但重视经典本身, 还很重视从语言文字人手进行解释,他的《(周易本义》、《诗集传》、《四书章句集注》、 《韩文考异》等,既是理学经典,也是文字训诂学代表作。这些研究实际开启了明清考 据之学。 此后学者继续推阐这一观点。如宋元之际学者戴侗在《六书故·六书通释》中 说: 六书者,群经诸子百氏之通释也。六书苟通,由是而往,天下之书,不待注疏 皆可读也。六书不通,而以臆说谬为之注疏,是瞽而为j鄄者,祗益其迷。 天下之物,犹有出于六书之外者乎?其寡已矣;凡天地万物之载具于六书, 能治六书者,其知所以治天地万物矣。 夫不明于文而欲通于辞,不通于辞而欲得于意,是聋于律而议乐,盲于度而 议器也。③ 戴侗之所以在文字学研究上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对 六书研究的作用有极为清楚的认识。元·周伯琦《六书正讹·叙》日: 六书者,文字之本也。不达其本而能通其用者,不也。 明代学者杨慎以为“求朱子以前六经”的办法就是“训诂章句”,他十分重视《说 文》《尔雅》两部小学著作:“《说文》之解字,《尔雅》之训诂,上以解经,下以修辞,岂不 正大简易哉。”④ 明代焦螗非常注重小学在读经中的作用: 参拙作《宋元明六书学研究》第9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钦定续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93册,第431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六书故》,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26册,第3—14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升庵全集》卷四五《活泼泼地》。 182中国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