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以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为主治疗截瘫疗效观察.doc

以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为主治疗截瘫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为主治疗截瘫疗效观察

以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为主治疗截瘫疗效观察(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广州510120) 摘 要 根据脊髓病损的机理,采用交替取穴法深刺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为主治疗截瘫50例,同时与取四肢穴治疗对照观察,结果,在肢体功能改善、大小便及肢体皮肤感觉水平下移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主穴:在受损脊髓平面上两个椎体开始针刺,右侧取夹脊穴,左侧取背俞穴,或右侧取背俞穴,左侧取夹脊穴,每一个针刺平面只进1针,穴位呈”之”字形分布(见图1)。每一个穴位针刺至横突骨膜近神经根处,由上至下到第五腰椎为止点。将两个电极分别连接两侧夹脊穴高点和背俞穴低点,或背俞穴高点和夹脊穴低点,然后接通电流,痉挛性瘫以密波为主,弛缓性瘫以疏波为主,电流强度以引起肌肉收缩,患者能够耐受为准,或以患者诉有酸、麻、胀、触电样感觉为主,强度不能过大,以免引起脊髓再损伤。 (2)配穴:秩边、关元、次、涌泉,涌泉穴宜强刺激,其它配穴常规针刺。 (3)穴注:当归Ⅰ号、Ⅱ号各2 ml(为本院制剂),在受损脊髓平面棘突下0.5~1寸选两个穴位(右夹脊、左背俞或右背俞、左夹脊交替),每个穴位注射2 ml。 (4)辅助疗法:根据病人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程度,配合按摩、功能锻炼等进行全面康复。 针刺每次治疗30分钟,均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休息2天,再进行第2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2.2 对照组 取穴:双侧肢体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曲池、合谷、风市、梁丘、足三里、丰隆,均取双侧。若双上肢活动自如,可不取曲池、合谷穴,而穴注、辅助疗法、配穴均如前治疗组,疗程、所选穴位、接通脉冲电流的波形、电流强度、通电时间亦同治疗组。 3 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 3.1 观察项目 (1)肢体功能分级[1]Ⅰ级:卧;Ⅱ级:坐;Ⅲ级:站;Ⅳ级:架双拐行走;Ⅴ级:架单拐行走;Ⅵ级:自己行走。 (2)小便功能分级[1]Ⅰ级:滴尿遗尿不能控制,间隔时间小于30分钟,残余尿量大于100 ml;Ⅱ级:有模糊尿意,能控制1分钟左右,间隔时间大于1小时,偶有滴尿遗尿现象;Ⅲ级:有尿意后能控制2分钟以上,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无滴尿遗尿现象。 (3)大便功能分级[1]Ⅰ级:无便意,要用手抠,药物排便或失禁,解不尽;Ⅱ级:有模糊便意,能定时排便,较费力,不用或偶尔用药物排便;Ⅲ级:有便意,自解,1~2日一行。 (4)感觉平面下移分级[2]Ⅰ级:感觉平面下移2~3 cm;Ⅱ级:感觉平面下移4~6 cm;Ⅲ级:大部分感觉恢复;Ⅳ级:仅局部感觉障碍;Ⅴ级:完全恢复。 (5)运动指数(Motor index score) 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1991年费城会议制定的运动功能指数,我们选用C5:曲肘;C6:伸腕;C7:伸肘;C8:屈指(包括中、远端指节);T1:五指外展;L2:屈髋;L3:伸膝;L4:足背屈;L5:大趾伸展;S1:足屈。以上10种运动,每一种动作分为六级,左右两侧满分各50分,共100分。 3.2 疗效标准[1]基本治愈:大小便功能达Ⅲ级,肢体运动功能达Ⅴ级,运动功能指数提高50%以上; 显效:二便功能达Ⅲ级,肢体运动功能达Ⅵ级,运动指数提高30%; 有效:二便功能达Ⅱ级,肢体运动功能达Ⅲ级,运动指数提高20%以上; 无效:二便、肢体功能、运动指数无明显进步。 4 结果(见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两组比较,χ2=8.37,P0.05,说明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5 讨论 截瘫,脊椎骨受损为现象,而损其督脉为实质。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总督一身之阳气,为损,阳气不达肢体,故出现肢体麻木,不能活动;阴阳开阖失司,气化不利,腑气不通,则大小便失常。《素问》曰:”治病必求其本”。华佗夹脊穴、背俞穴靠近督脉,针刺直接作用于脊髓,又避免直接针刺督脉所产生的脊髓损伤和脊髓炎症之虞,具有安全性。根据解剖学分析,每一条神经由椎间孔发出后分成两条神经纤维,隔穴而针,可避免重复刺激,以减少病人痛苦。所采用交替取穴法可将针刺刺激逐一传送,具有创新性。 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刺激脊髓和神经干使神经组织恢复功能,通过针刺穴位促使休眠的神经组织早日苏醒,促使受损神经元蛋白合成与纤维再生,激发非神经元细胞的代偿作用,防止脊髓损伤处瘢痕组织产生[3];又有人认为针刺可改善患病部位的微循环与组织代谢,减轻受损组织的水肿和脊神经细胞功能,提高脊神经细胞对病变造成的压迫、缺氧等耐受性[4]。由此为交替取穴法深刺华佗夹脊穴、背俞穴治疗截瘫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