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按劳分配中的quot;资产阶级权利quot;——兼与宋朝龙博士商榷.pdfVIP

何谓按劳分配中的quot;资产阶级权利quot;——兼与宋朝龙博士商榷.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谓按劳分配中的amp;quot;资产阶级权利amp;quot;——兼与宋朝龙博士商榷.pdf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 $ $ $ $ $ $ $ $ $ $ 1234567 28 9:5;65 =2467 ?5:@A4B:C; 第). 卷$ 第’ 期$ )!!. 年) 月$ $ $ $ $ $ $ $ $ $ $ (DE:72B( FG2H( GH:( IJ:C( )K27( ). =2( ’ LAM( )!!. ·经济学研究· 何谓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 ———兼与宋朝龙博士商榷 白立强,孟士坤 (衡水学院社科部,河北衡水!#!!! ) 摘$ 要:理解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必须深入到《哥达纲领批判》的逻辑语境之中。这 就涉及到对按劳分配产生的渊源及其实施的限定性条件等方面的梳理。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对 “资产阶级权利”的正确诠释。 关键词:劳动能力差异;按劳分配;资产阶级权利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近日笔者拜读了宋朝龙博士撰写的《 / 哥达纲 生阶级权利的可能性”则违背了马克思的本意。在 领批判0 中的“斯芬克斯之谜”》(载《信阳师范学院 此,笔者依据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以给予按劳分配及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第) 期,下称宋 其“资产阶级权利”合理的解释。 文)一文。宋文在详细分析了劳动发展史的基础 一、“按劳分配”原则产生的渊源 上,从历史与逻辑角度提出人类劳动发展的三个阶 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平等———既包括经济关系 段:即采猎劳动、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其中生产劳 平等又包括社会关系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 动是自觉创造和体力消耗(指广义体力,包含着脑 取向。而经济关系的平等———按需分配———是最基 的生理耗费)二重性的统一,并据此提出了对“资产 本的价值目标。所以,对于理想社会的分配关系,马 阶级权利”的理解。宋文认为,生产劳动中自觉创 克思本人从没有使用过“按劳分配”这一概念,事实 造因素作用的结果表现在:产品愈来愈具有诱惑力, 上,他还与德萨米等人一起批评过这一主张。在 从而使人们产生了占有欲望,最终使人们积累产品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针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库 成为可能。同时生产劳动作为体力消耗与支出(产 尔曼所主张的人们的占有和消费都应取决于他的劳 品的生产过程)又使人们产生了逃避劳动的念头。 动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的头脑和智力 因此,生产劳动的二重性就造成了积累产品的热望 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为 和逃避劳动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只能通过无偿积累, 此,必须用“按需分配”代替“按能力计报酬”,使“活 即通过转嫁劳动、通过支配别人的劳动来为自己生 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 [) ],#.*,# 产产品才能解决。这就造成了以无偿支配他人劳动 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 。他们还进一步指 为目的的交往,即异化交往:它把财富转移到一极, 出,“按能力计报酬,按功效定能力”来自圣西门的 而把劳动转移到另一极。私有制和阶级就此产生。 最高原则,即“保证所有的人的天资得到最自由的 宋文得出结论:私有制、阶级产生根源在于生产劳动 发展”。但是,这一原则“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 的二重性;马克思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按劳分配叫 础”,不可避免地“要求通常的社会阶级的划 做资产阶级权利,实际上是指囿于生产劳动的二重 [) ]+.*+ 分” 。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