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堂互动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互动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

*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标点击 基础预览 互动释疑 课堂点睛 栏目链接 [互动一]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演变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问题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答案:制度:井田制。特点: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课 堂互 动 材料二 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 问题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答案:变化:表明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发生和发展:到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使私田的开垦数量越来越多。 课 堂互 动 材料三 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 问题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答案: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材料记载发生了土地争论,表明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 问题4:以上三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 答案: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日渐崩溃,土地私有制出现。 课 堂互 动 [互动二] “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则安能不为非? ——(汉初)王符《潜夫论》 课 堂互 动 材料三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 ——《清世宗实录》 课 堂互 动 问题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结合材料,分析各自的理由。 答案:“重农抑商”思想。 理由:(1)材料一: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2)材料二:为限制土地兼并,保证有充足的农业劳动力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稳定社会秩序,以保证长治久安。材料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而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课 堂互 动 问题2:材料一、三反映的经济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影响: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对发展封建经济起了很大作用,为诸侯争霸提供了物质条件,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材料三: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社会经济发展日益迟滞,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 课 堂互 动 [互动三] 清初的“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一 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1720)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鄂世镛《清史简编》 课 堂互 动 问题1:结合材料一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政策。 答案:从清政府规定“公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到“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说明清政府实行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闭关政策。 课 堂互 动 材料二 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