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论语选本课三则短文分别选自论语学而篇子罕篇述而篇.DOC

第七课论语选本课三则短文分别选自论语学而篇子罕篇述而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课论语选本课三则短文分别选自论语学而篇子罕篇述而篇

  本課三則短文分別選自論語 學而篇、子罕篇、述而篇。三則都是語錄的形式,記載孔 子有關學習和修養的言論。   第一則說明為學的方法、樂趣與態度。第二則以積土成山與填平窪地作比方,說明學 習要持之以恆,不可半途而廢。第三則說明人人都可以成為學習或反省的對象。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魯國人。生於周靈王  二十一年(西元前五五一年),卒於周敬王四十一年  (西元前四七九年),年七十三。是儒家思想的代表  人物,也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  想和言論,主要保存在論語一書中。    論語是孔子與弟子及當時人物的談論、應答的語   錄,由孔子的弟子與再傳弟子記錄編輯而成。內容大多是孔子對教育、修身、治國的見解   ,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產生了廣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 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二)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 進,吾往也。」     (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 孔子說。「子」是古代對有地位、 有學問、有道德修養的人的尊稱;這裡是 指孔子。曰,音,說ㄩㄝ。 時習 時常練習、溫習。 之 它,指學過的知識,代詞。 不亦說乎 不是很令人愉快嗎?說,音 ㄩㄝˋ,通「悅」,高興、愉快。不亦…… 乎,相當於白話「不是……嗎」、「不也 是……嗎」,是一種反問語氣。下文「不亦樂乎」 、「不亦君子乎」語法相同。 慍 音ㄩㄣˋ,生氣、怨恨。 君子 這裡指有道德修養的人。與「小人 」相對。 為山 積土成山。為,音ㄨㄟˊ。 簣 音,裝土的竹筐。 平地 填平窪地(窪,音ㄨㄚ)。 覆 傾倒。 三人行 三人同行,也就是三個人相處在 一起。 師 老師,這裡指可以效法或作為鑑戒的 人。 焉 音ㄧㄢ,句末語助詞,無義。   第一則孔子講的是為學的方法、樂趣與態度。「時習」是方法,「有朋自遠方來」是 樂趣,「不求人知」是態度。而孔子所說的「學」,並沒有限定為「讀書」,而是泛指一 切的學習,也就是終身學習,包括學習為人處事,當然也包含技藝。   第二則孔子以堆土成山與填平窪地為例,比喻人的進德修業,是一種日積月累的功夫 ,進步或停止,完全掌握在自的手中。「萬丈高樓平地起」,只要不斷堅持奮進,終有成 功的一日。   第三則指出朋友相處,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別人的長處值得學習,短處則要引以為 戒,說明了人人都可成為學習的對象。   這三則語錄,都很接近孔子當時的口語,但是由於時空的阻隔,今日讀來,文字仍有 難以完全了解之處。不過以古文而言,它所使用的文字仍是相當簡潔明白的。   一、孔子認為不斷學習和有遠方的朋友來共學,都是值得喜悅快樂的事,為什麼?請從你 的學習經驗中,談談你的看法。   二、「三人行必有我師」,你認為有道理嗎?改成「二人行」可以嗎?如果三人都很平凡 ,你如何去發現他們的優點?   三、在論語一書中,還有很多孔子論學的篇章,請你再找出二、三則,並說明其大意。   語錄體     「語錄體」是指直接用口語記錄下來的文體,包括:(1)個人言論的記錄;(2)兩人以上   對話的記錄。語錄體可以追溯到論語一書,但「語錄」這個名稱,卻是出現在佛教中的一   門學派,叫做禪宗。這個派別的師父通常只用口語講道理而不寫書,徒弟們就用當時的語   言記下師父的話,後來稱這些文章為「語錄」。到了宋代,部分老師在講學時,學生也隨   時記載老師的言語,後來形成了一種風氣,語錄體廣為流行。 一、形音義辨識 下列「說」、「樂」都有三個讀音,請判斷所列詞語中該字的字音後,將詞語填入該字音 下的括弧內。 詞語─說服 不亦說乎 道聽塗說  1.說 詞語─音樂 樂山樂水 樂意  2.樂  (二) 請寫出下列各組字的字音,並根據各字的字義,在( )內填入正確的字,以完成詞語 二、典故應用:論語是儒家的重要經典,書中記錄了孔子與弟子及當時人物的言談,其中許多 言論更演變成我們說話或作文常用的成語。例如:「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演變成今日常說的「功虧一簣」。以下舉出幾則論語書中的言論,請你想一想、查一查 ,分別是我們現在常用的哪些成語? 詞語─半途自畫 溫故知新 舉一反三   (  )1.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 今汝畫。」(雍也篇) 語譯:冉求說:「我並不是不喜歡老師的道理,實在是我的力量不夠。」孔子說:「力 量不夠的人,走到半途才停下來,現在你卻是畫地自限,不想前進。」   (  )2.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篇) 注釋:隅,音ㄩ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