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髓损伤造成脊髓不可逆性的损害并出现四肢运动感觉的障碍在.DOC

颈髓损伤造成脊髓不可逆性的损害并出现四肢运动感觉的障碍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颈髓损伤造成脊髓不可逆性的损害并出现四肢运动感觉的障碍在

颈髓损伤造成脊髓不可逆性的损害,并出现四肢运动、感觉的障碍。在损伤了的中枢神经尚不能再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正常的肌肉、肌腱或残存有基本功能的肌腱,转移至丧失功能的肌腱上,从而达到手功能重建的目的。这些手术的确可以给颈髓损伤四肢瘫患者带来惊喜,改善上肢功能,如改善患者的伸肘功能、伸腕功能、拇指的对掌功能等等,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手功能重建方法: (一)伸肘重建 1.手术方法 ①Moberg法:用后三角肌转位至肱三头肌腱,同时以伸趾肌腱作游离移植于上两肌之间;②Freehafer法:后三角肌转位至肱三头肌腱,改用胫前肌腱作游离移植;③Castro-Sierra法:用后三角肌与肱三头肌作直接缝合,系将肱三头肌腱中央部分自尺骨鹰嘴连一小骨片切下向上翻转,而后三角肌也自肱骨的止点连一小骨片切下,最后缝合固定此上下二小骨片;④Fredenberg-Zan- colli法:适用于旋后肌肌力较强而有肘屈挛缩的患者,系将肱二头肌于上臂外侧面转位至肱三头肌腱;⑤Hentz法:用游离阔筋膜条作后三角肌转位至肱三头肌腱;⑥Filipetti法用涤纶片移植以增强后三角肌转位至肱三头肌腱。 2.讨论 重建主动的抗重力伸肘功能,使手的活动功能达更大的领域,特别是提举上臂过头,从壁架上取物件,或把东西挂上去等,另外,如就餐、写字、驾驶汽车、游泳、从床上移动到轮椅等日常生活动作都可获得控制,虽不是强而有力,但能使肘部稳定有效。伸肘重建术以Moberg法,即后三角肌-肱三头肌转位加游离肌腱移植术最常采用,并且获得了很好评价。 (二)伸腕重建 1.手术方法 常用肱桡肌转位至桡侧伸腕短肌,因后者对伸腕功能最为直接。 2.讨论 Zancolli发现3/4的患者颈髓损伤平面在C7颈髓节段以下,而支配伸腕肌群的节段位于C6与C7,故大部患者的伸腕功能可获幸存或部分残存,这对手的功能重建十分有利,可借强大的伸腕肌力而建立被动性拇指捏力功能。如伸腕力弱,则需重建增强。 (三)拇指侧捏力重建 1.手术方法 (1)Moberg法:此术须以伸腕肌力为基础,当腕背伸时就出现拇指侧捏力动作,而当手腕下垂时,拇指侧捏力即松开。手术步骤:①于桡骨下端作屈拇长肌腱腱固定术;②拇指指间关节作克氏针暂时性固定术;③拇指掌指关节平面掌侧作环状韧带松解术;④伸拇短肌腱近段于第一掌骨作腱固定术,此一步骤仅用于掌指关节被动屈曲超过45o的患者。 (2)Brand设计的Moberg法改良,称为经掌的拇指侧捏力重建。手术步骤:屈拇长肌腱先绕过第2~5屈指肌腱的背侧的Guyon法,然后返至桡骨下端作腱固定术,免去拇指掌指关节掌侧的环状韧带松解术,其余步骤同Moberg法。 (3)House法:为一期拇指侧捏力重建,手术步骤:①大多角骨与第一掌骨融合于20o~50o伸展、40o~45o外展及轻度旋前位(根据Zancolli法);②伸拇长肌腱固定于桡骨下端;③肱桡肌或桡侧伸腕长肌腱转位至屈拇长肌腱。 (4)Brummer法 当高位四肢瘫分类仅为O:O或O(CU):O,不可能残存伸腕功能时,可用此法,系将屈拇长肌腱固定于尺骨下端背侧,同时作拇指指间关节克氏针固定。 2.讨论 ①Moberg法拇指侧捏力重建术,根据Ejeskar等50只手的术后随访结果,发现拇指侧捏力功能的好坏,不仅受转位肌力的影响,同时受到拇指和示指所处位置的影响,一个侧捏力较弱而位置理想的拇指,可能比一个侧捏力较强而位置不好的拇指更有用。Zancolli 1975年设计的大多角骨与第一掌骨融合术以稳定拇指的位置,仅需使用很少肌转位即可获得有效的拇指侧捏力,临床证实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该融合术已成为拇指侧捏力重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为一些学者所采用。②Moberg法拇指侧捏力重建,随着时间推延,效果逐渐变差,如腱固定失败所产生的问题、屈拇长肌腱形成了弦状、拇指伸展不够等,促使一些学者研究对Moberg法加以改良的设计,Brand的改良术,其机制是使屈拇长肌腱在固定至桡骨之前,先经过第2~5屈指肌腱背侧的Guyon法,这样使屈拇长肌腱对拇指所形成力的角度达到更为内收,以增强拇指的侧捏力,不过,近来McDowell对此改良法亦抱异议,他通过对6例手术后随访研究,认为Guyon法作为滑车的强度是不够的,时间一长便变软弱,因而并不能持久增强拇指侧捏力。最近House报告的一期拇指侧捏力重建术则是在稳定拇指位置基础上,作腱转位术,效果较满意。芬兰学者Brummer为无伸腕功能患者设计的手术方法,是对高位颈髓损伤拇指侧捏力重建的一种尝试,其机制是,当前臂旋后时,固定的屈拇长肌腱即缠绕尺骨转动,而迫使拇指向示指桡侧靠拢,形成拇指侧捏力。总的来说,拇指侧捏力重建术的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仍处于继续改良和发展阶段。 (四)拇指对掌重建 1.手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